“家里的田就让婆娘孩子种去,咱们干脆做工去!”</p>
李旭下意识的有些抗拒。</p>
作为一个农民,从小到大,他便一直把土地给当成命根子看。</p>
现在一下子有人对他说,咱们不种地了,去打工吧,李旭肯定不可能一口答应下来。</p>
李旭蹙着眉,开口询问道。</p>
“这事情……靠谱吗?”</p>
“家里的田虽然少了些,但如果再和村东头的李老爷租佃上一些,一年也是闲不下来的。”</p>
李旭就是典型的中国农民,能吃苦,但因为怕有风险,所以不喜欢出去闯荡。</p>
老婆孩子热炕头,农夫山泉有点田,平平淡淡的生活就是他最向往的。</p>
没有足够的利益,别想他出去冒险。</p>
二宝开口说道。</p>
“旭哥,在家里种地能有什么出路?一年到头又能攒几个钱?”</p>
“咱们出去打个工,包吃包住,一个月最少也是一块银元打底。”</p>
“要是技术工,那待遇还能更好!”</p>
“再说了,田又不是抛荒了,不是有家里的婆娘孩子种着吗?”</p>
“咱们出去打工给家里攒些钱,过两年攒些钱,说不得都能送家里的崽子们都送去上学堂。”</p>
“这万一要是家里出个文曲星,科举能高中,咱们可就是官老爷的爹了!”</p>
二宝的思路很清晰,既然当不了官老爷,那就做官老爷他爹!</p>
中国人的思维和外国人的思维是截然不同的,外国人一般只顾自己,而不会在意子孙后代。</p>
而中国人做事时,都是会习惯性的给子孙后代铺路。</p>
比如说攒钱让孩子读书!</p>
给子孙后代积攒家产!</p>
一句让孩子读书,彻底打动了李旭,他点头说道。</p>
“二宝,你说吧,咱们去哪里做工?”</p>
二宝开口说道。</p>
“我这边也是托人联系的!”</p>
“朝廷那边准备要在南京和镇江之间,修一条叫“铁路”的路,需要大量的劳工。”</p>
“工期预计会有大半年,工钱待遇方面,由于是朝廷要做的项目,都很不错。”</p>
“但我托的那人说了,得人多些,才好去应聘。”</p>
说白了,也就是缺人,让他们拉人头去了。</p>
李旭点头说道。</p>
“好,回头咱们就一起去看看!”</p>
……</p>
大明朝廷以租代买政策,向地方百姓所提供的田地数量并不富裕。</p>
分下来之后,大概就属于那种,如果只是老老实实种地的话,勉强饿不死。</p>
但也别想太富裕的程度。</p>
之所以会这样,并非是朱宏煜手头没有足够的田地去做以租代买,而是他刻意安排的。</p>
朱宏煜手上并不缺田地!</p>
在江南决战结束之后,光是查抄投降清廷的前明勋贵的资产,朱宏煜就捞了一大笔。</p>
再加上查抄的清廷权贵所兼并的土地!</p>
甚至可以说,江南有近半的土地都被朱宏煜掌握着。</p>
他不缺土地!</p>
之所以如此安排,那是因为朱宏煜敢肯定,自己如果按照人均最多能种的了的田地亩数去分配。</p>
那大明的工商业就不用发展了!</p>
只要田地到手,大概率是所有人就都跑去种地了,妥妥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p>
但要知道的是,小农经济无法强国的!</p>
国家要强盛,还是得看工商的发展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