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虽然心里有气,却又无处发泄。</p>
与赵桓相比,整个朝堂,又有几个大臣不是软骨头?</p>
赵桓的立场无比明确,必须拿掉吴敏,否则就退出未来的和谈。</p>
吴敏倒也识相,他知道现在赵桓的实力太强了,就算是陛下都保不住他,便主动请辞。</p>
“武卫边疆,文人治国,既然我等文臣在王爷眼里,如此无足轻重,那就另选高明吧!”</p>
赵桓根本不领情,直接轻哼一声:“文臣?”</p>
“你只能算是有官身的文人,岂配得上文臣二字?”</p>
“观我泱泱华夏,哪位名留青史的良臣,不是拥有出将入相的本事?”</p>
“文臣亦可率领大军杀敌,而不是只会在朝堂上动嘴皮子。”</p>
“辛苦遭逢起一经,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才是文人烈士的觉悟,不知一味摇尾乞怜的吴大人可有?”</p>
一首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令在场不少大臣肃然起敬。</p>
尤其是李纲和赵石岩,不约而同的感叹:“好一个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p>
“也就只有定王能说出这般豪言壮志。”</p>
周浦看向赵桓的眼神,变得更加纯粹,仅凭这首诗,他就知道没有支持错人。</p>
吴敏的脸色时而涨红,时而苍白。</p>
他本以为主动请辞,能够博一个身后名,却不料赵桓直接把他批的一无是处。</p>
并非是他请辞,而是朝廷把他踢出去了。</p>
眼见吴敏闷不吭声,赵佶便知道,赵桓已经势不可挡。</p>
他无可奈何道:“吴爱卿身为主和派,应当避嫌,暂时革去礼部尚书一职。”</p>
几乎是赵佶话音刚落,赵桓就直接补了一句。</p>
“礼部尚书职位事关重大,不可一日空缺,儿臣以为,应当寻求合适人选,立刻顶上。”</p>
果然!</p>
赵桓根本不给赵佶任何暗中操作的机会,打算直接把礼部尚书一职攥在手里。</p>
赵佶别无选择:“王以为谁合适?”</p>
赵桓心中早有考量,脱口而出:“礼部侍郎,周浦。”</p>
听到这个人选,所有人才松了口气,至少赵桓没有把自己的亲信,直接塞到礼部。</p>
周浦与赵桓虽然统一阵线,但只是暂时的,毕竟周浦这头倔驴,只认理不认人。</p>
一旦赵桓与周浦理念不合,他们俩之间的联盟,随时都会土崩瓦解。</p>
而且赵桓选择周浦,也更加证明,一心为大宋着想。</p>
赵佶左思右想,觉得周浦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将来赵桓若是逼宫,周浦绝不会轻易坐视不理。</p>
“朕宣布,由礼部侍郎周浦,进封为礼部尚书。”</p>
事情到这,基本就告一段落了,至少赵佶这么认为。</p>
他连忙冲内务总管使眼色,示意他赶紧退朝,结果李纲和赵石岩却抢先一步。</p>
“陛下!是时候该宣布储君之位了。”</p>
“臣附议!”</p>
目睹了整个经过的群臣,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该如何站队。</p>
以陈大友为首的一众大臣,纷纷上前进谏。</p>
“陛下,应当立储了。”</p>
那个赵桓曾经百般推脱,打死都不愿意接手的黑锅,如今时机已经成熟,赵桓非但不再抗拒,反倒双手相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