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朝堂之上有谁对赵桓不满,就只有周浦了。</p>
刚刚荣升礼部尚书的周浦,对赵桓非但没有半点感激之情,反倒直接跑到御书房,狠狠的告了赵桓一状。</p>
“陛下!朝中大臣虽然对王黼之死三缄其口,但臣坚信,定王脱不了干系。”</p>
“就算王黼有千般不是,也应当交由大理寺和刑部会审,岂能动用私行?”</p>
“谋害朝中大臣,罪不容诛!”</p>
本就焦头烂额的赵佶,听着周浦的弹劾,一边揉着太阳穴,一边有气无力的挥手。</p>
“周爱卿,你就消停点吧。”</p>
“当初你是礼部员外郎时,就整日弹劾定王,如今位在尚书,你还是日日弹劾。”</p>
“你不嫌烦,朕都嫌烦。”</p>
赵佶苦笑连连,就算明知道是赵桓杀了王黼,又能怎么样?</p>
没有铁证如山,想要审赵桓,简直是痴人说梦。</p>
现在整个大宋的子民,都将赵桓视为民族英雄,甚至坊间传闻,唯有赵桓能够将剩下的九州全部夺回来。</p>
谁现在敢跟赵桓为敌,就是跟全天下为敌。</p>
“朕已经下令,命大理寺和刑部吏部联手,彻查吴敏及其党羽。”</p>
“记住,王黼之死,乃是主和派的报复,与旁人无关。”</p>
“你若实在闲的没事,就着手操办庆功宴,定王立下大功,光封赏还远远不够。”</p>
周浦早就料到会是这个结果,所以他也不纠结。</p>
所谓弹劾,只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这是他身为清流铮臣和言官的职责。</p>
“启禀陛下,庆功宴可以免除。”</p>
“按照定王的意思,庆功宴劳民伤财,不如将庆功宴的花费节省下来,变现成军饷,一律拨给易州。”</p>
听到这番话,赵佶直接摇头苦笑。</p>
果然,免费的才是最贵的。</p>
自从赵桓担任虎翼军节度使以来,几乎所有费用,全部由赵桓一人担任。</p>
本以为可以节省财政开支,结果到头来,赵桓一鼓作气把朝廷亏欠的所有军饷,全部给讨了回去。</p>
赵佶心烦意乱,挥了挥手:“不办就不办了,金国使团快要抵京了,外交诸事,就由你全权处置。”</p>
“朕累了,要歇几天。”</p>
看着赵佶愁眉不展的模样,周浦非但没有半点同情,心里反倒升起一丝鄙夷。</p>
这种时候,竟然只想着逃避?</p>
大宋江山易主,也并非坏事!</p>
“臣告退。”</p>
周浦离开皇宫,扭脸就去了定王府。</p>
由于赵桓早就下过令,凡是周浦登门,可无需通报,直接入府。</p>
不过周浦办事向来一板一眼,绝不越界,他一直在门外等候,直到长福通报回来,这才进入王府。</p>
“哈哈哈,周大人,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p>
赵桓主动迎了出来,现在朝堂之上,能够让赵桓如此重视的人可不多。</p>
面对赵桓的热情,周浦却毫不领情。</p>
“本官刚去御书房,狠狠地告了你一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