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赵桓,已经根本不需要再跟朝臣动嘴皮子,玩什么舆论攻势。</p>
直接让左右班直往皇宫一站,殿前司下令全城戒严。</p>
短短两天时间,汴京城就没动静了。</p>
自古以来都是谁攥着兵权,谁声音大。</p>
而城外驻军中,与“御龙直”闹得最凶。</p>
御龙直都虞侯吴堡,本就是铁杆帝党,他率领麾下御龙左直的一千二百人,准备趁夜进城勤王。</p>
结果刚走出营门,就被天武军给围了。</p>
带队之人,并非天武军的将官,而是孙贺!</p>
孙贺一身重甲,扛着大斧,冷冷扫视着御龙左直的士兵,冷冽到极点的嗓音,回荡在现场。</p>
“没有殿前司命令,擅自调动兵马,以谋反论处!”</p>
“尔等自行缴械投降,方可从轻发落,如若不然,格杀勿论!”</p>
面对孙贺下达的通牒,吴堡怒目而视,厉声呵斥。</p>
“定王走狗,也配令我等屈服?”</p>
“我等誓死勤王,绝不会让赵桓得逞!”</p>
孙贺根本懒得与吴堡啰嗦,直接一声令下:“胆敢抵抗者,杀!”</p>
御龙左直虽然人少,但却是禁军步兵近卫,战斗力自然毋庸置疑。</p>
吴堡率部勇猛冲杀,可惜面对三倍于己的天武军,结果早已注定。</p>
孙贺目标鲜明,直奔吴堡而去,短短几个交锋,便将吴堡的铠甲砍开。</p>
凡披重甲者,皆是死相奇惨。</p>
吴堡也不例外,等他倒下时,上半身都快被大斧砍烂了。</p>
孙贺拽掉吴堡的头盔,抽出短刀,斩其首级,转身而去。</p>
御龙左直被灭的消息,很快传遍整个汴京,有人震怒,有人恐惧,但却无一人敢对赵桓发难。</p>
只因赵桓身在城中,不仅控制了皇宫,还控制了整个汴京城。</p>
想要对赵桓动手?先把汴京城打下来,再攻克皇宫,否则免谈。</p>
而有李纲镇守汴京城,谁若是不怕死,尽管来试试。</p>
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前前后后共计发生三次“勤王”。</p>
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乃是由殿前东班的倒戈。</p>
东班指挥使林煜,在刑部侍郎的说服下,联合驻扎在西京的擒戎军,意图里应外合,夺取汴京控制权。</p>
只可惜,在武德司的全面监视下,林煜等人的计划,早已经在赵桓的眼皮子底下。</p>
等林煜佯装当值,意图趁机调集东班兵力时,等待他的乃是敢战士和虎翼军战卒。</p>
以林煜为首的一众东班将领,几乎被屠戮殆尽,东班禁军也斩杀百余人,这场夺权之战,胎死腹中。</p>
等擒戎军抵达汴京时,根本无法与已死的林煜取得联系,面对犹如铁桶一般的汴京,只能选择撤兵。</p>
而天武军和骁骑军诸军,早已经恭候多时。</p>
来容易,想走可就难了。</p>
擒戎军指挥使不得不交出兵权,被押入御史台,免不了遭到赵楷的严刑拷打。</p>
期间虽有惊险,但在赵桓的严密布控之下,汴京度过了最危险的阶段,随着勤王行动被相继镇压,无论是殿前司禁军,还是地方驻军,都已经不再抱有幻想。</p>
意识到时机已经成熟的赵桓,不再耽搁,果断率领众心腹大臣,进宫面圣。</p>
父子二人见面的地点,并非御书房,也并非寝宫,而是显肃皇后的宫殿。</p>
再次面对大儿子,赵佶的眼神却只有畏惧。</p>
“桓儿……你是从何时觉得,有十足把握继承大统?”</p>
这是赵佶第一次如此亲切的称呼赵桓为“桓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