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推广完成之后,我们国家最少会额外增加了三分之一的肉食供应!
此时第一排的苏文宸,正襟危坐,后颈泛起细密的汗珠,他已经感觉到四面八方可以说此时全部都是观察他的视线。
如果此时眼光能够洞穿人的话,苏文宸觉得自己应该已经身上已经被戳的全部都是孔洞了。
不过苏文宸也知道,这种出栏时间短,料肉比高的猪种,对于现在来说吸引力肯定是非常巨大的。
而且这已经不是光缩短出栏时间这么简单,而是同样的饲料就可以养更多猪。
猪肉的产量如果大幅度提高,那么对于粮食的需求也会稍微降低一些。
这样一来一回,就能够额外节省出不少粮食的腾挪空间,对于很多农场来说这就是能做更多事。
主席台上。
老人看着台下跟菜市场一样激烈的议论声,还有不少人,跟屁股下有钉子一样坐立不安。
纷纷朝着苏文宸的方向看去,如果不是现在是在开会,老人觉得苏文宸此刻应该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了。
他清楚这些人现在肯定有一堆问题憋在肚子里,就像当时他第一次听说这种白猪之时。
也是完全的不敢置信,就这么突然没有征兆的培育出来了。
于是老人先是看了一圈,接着屈指叩了叩斑驳的松木桌面,让大家保持会场安静。
随后镇定的开口道。
“我知道现在你们肚子里,肯定有一堆的问题要问,所以我特意把蓝水农场的苏文宸同志请过来了。”
“现在,就由他对你们进行介绍,关于这种本土化新品种白猪的各项信息和数据。”
“介绍完之后,你们如果有问题,也可以有序的提问。”
说完老人看了苏文宸一眼,率先鼓了鼓掌,接着台下的参会人员也跟了上来。
一瞬间激烈的鼓掌声,顿时响彻整个会场。
坐在下面的苏文宸深吸了一口气,拿着手里的稿子,径直起身朝着主席台左侧的发言台走去。
站在发言台上,苏文宸看着下面数百号人群,全部都目不转睛的盯着自己。
先是平复了一下心态,接着开始按照之前一直在心里组织的语言开始开口。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革命战线的农业,畜牧业的同志们,大家好!”
“我是蓝水农场的负责人苏文宸!”
“在国家“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
“我们蓝水农场猪种培育小组,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经过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我们成功培育出,能够适应我们国家本土生长环境的新品种白猪,现将具体情况向大会做出如下汇报。”
“当前我们国家的生猪养殖普遍存在“三高一低“问题。”
“首先第一高是饲料消耗高,料肉比基本是处在五比一的程度,这极大程度浪费了,我们本就不宽裕的粗粮饲料。”
“第二是育肥周期高,目前我们本土黑猪大部分的育肥周期,都需要十二至十四个月的时间,这也就是相当于又变相增加饲料成本。”
“第三就是饲养成本高,由于出栏周期太长,大部分条件不宽裕的生产队家庭,根本就无法负担多养几头猪的代价。”
“这也就导致了最后一个问题的形成,那就是出栏率很低!”
“出栏时间周期长,那么就必然会存在未知风险高的情况,咱们这些国营农场畜牧场其实还好。”
“大家都是有技术,有人脉,甚至就算一场猪瘟过来,那么也有国家兜底,还能有整军再战的勇气。”
“但是那些下面的公社社员们不一样,他们底子太薄了,甚至都别说猪瘟这种大病了。”
“就是一个普通的疾病,只要兽医赶来的不及时,那么很容易就会让这些社员们辛苦了一年的成果付之东流。”
“而往往越是困难的家庭,多数都是在交通不便的地区,前面我说的事情发生的概率就越大。”
随着苏文宸的发言,台下大部分人也都在思考。
他们不得不承认,苏文宸说的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然很多人也早就知道了,他们以前之所以都不直接这么提,是因为他们没有解决办法。
毕竟你光提问题,不给解决办法这是路人的做法。
因为一个普通人可以随便提出问题,但是作为本行业系统内的领导干部,你享受的待遇是让你来解决问题的,是来干活的。
不是让你光提问题的,找问题还用你,直接满大街拉一个人都知道。
所以解决问题才是最难的。
现在看到苏文宸敢直接这么提出来,顿时不少人都有些期待的看着发言台上这个年轻人。
发言台上。
苏文宸之所以在前面先说困难,就是在给出一个锚点作对比。
这也是他昨晚想了好久才决定的,不然上来光干巴巴的念数据。
虽然可能很多培育过种猪的人懂,但是那些农场领导却大概率听不懂。
毕竟很多农场都是有自己的专职,比如有专门种棉花的农场,专门种粮食的农场,有专门种橡胶的农场,对于这些农场来说,养猪只是填补一下职工肉食缺口而已。
不过在说完目前实际困难之后,准备开始进入正题,不然光提问题不解决,那也是没用的。
翻了一页稿子,苏文宸继续说道。
“前面我说的那些问题,现在我可以在这里明确告诉大家。”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农场的育种培育小组,运用杂交选育与定向培育相结合的方法,在这类“三高一低“问题上,我们的种猪成功实现了三大突破。”
“第一,就是最重要的饲料转化效率上的突破。”
“新品种白猪在粗饲料占比60%的喂养条件下,依然能够让料肉比稳定达到三点五比一的程度。”
苏文宸看着不少人在下面用本子计算起来之后,直接说道。
“我这么说吧,按照正常两百斤的出栏标准计算,这种新品种白猪可以比传统的黑猪节省出三百斤到三百五十斤左右的饲料。”
“这饲料足够可以再多养一头半大的小猪了。”
“全国如果都推广完成,我们国家最少会额外增加了三分之一的肉食供应。”
话音刚落。
“哗——!”
台下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
显然这种事情对于在场的所有农场来说都是好事,因为这多出来的肉不管是用资源置换,还是变成福利,对于他们来说那都是好事。
而听到这话的张前进,不得不佩服蓝水农场的育种能力,同样是一头种猪。
怎么在他那里就跟只能培育出健康度一般,甚至遗传性状都不稳定的猪种。
在人家那边就能够直接达到这种全方位碾压的猪种。
难道这猪也是会看人下菜碟了吗?
这边等掌声平息之后,苏文宸继续道。
“第二就是大家都已经知道的生长周期的突破了。”
“目前通过杂交选育之后,我们已经将育肥周期缩短到六个月的时间,相较于传统黑猪一整年才能出栏,现在直接降低了一半的生长时间。”
“六个月时间就能完全达到两百斤左右的出栏标准。”
“由于出栏时间短,时间和喂养成本风险也会大幅度降低,从以前的一整年都不能出问题,现在只需要六个月时间不出问题就行了。”
“甚至这种白猪在前期日增重很快,基本三个月时间就已经能够达到一百斤以上的重量,所以只要三个月不出问题,那么对于养殖社员家庭来说,就不会陷入血本无归的状态。”
“最后就是适应能力的突破,经过跟本土黑猪进行选育杂交,这种白猪现在也成功改良了以前只能吃精饲的问题。”
“既然到了咱们国家,那么就得适应咱们的生活,所以现在这种新白猪既可以吃食堂泔水,也可以吃社员们产出的家庭剩菜叶子,还能适应麦麸,秸秆,豆粕等粗饲精饲混合饲料。”
“这种新品种的白猪,已经能够达到咱们目前“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基本循环要求。”
“目前大概数据就这些,如果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提出来,我会进行解答。”
话音刚落,会场先是鸦雀无声。
前排的一个头发有些花白的老人,顿时先站起来激动道。
“苏同志,我黑省农垦局局的,我就一个问题,我们那边冬天很长,这种猪耐寒吗?能不能达到我们那边的环境要求。”
苏文宸听到这话,摇了摇头。
“目前我们做的抗逆性测试,最多只在零下五度和零上三十度的环境下测试的。”
“你们那边的冬季温度,差不多已经达到了零下十五度了,如果是露天养殖我觉得大概率应该不行。”
“不过只要你们能够保证猪舍温度达标的话,那生长速度影响就不大。”
当然苏文宸之所以没有进行那么极端的抗逆性测试,也是因为目前来说也没有必要。
搁在零下十几二十度的环境下露天养猪,大部分的生猪基本都扛不住。
而且就算能抗住那估计也长不了多少肉。
老人听到这话顿时激动的点点头。
“零下五度足够了,足够了!”
苏文宸点点头。
“各位同志还有问题吗?”
话音刚落,台下不少人立刻争先恐后的举起手。
接着问答环节一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苏文宸说得有点口干舌燥了,才终于回到座位上。
坐下之后,苏文宸感觉自己腿都有点麻了,拿出面前的茶缸,狠狠的灌了一口茶水。
他没有想到这些人问题这么多。
这还是主席台上老人直接制止了,不然估计这些人都不打算让他下来了。
在苏文宸说完之后,老人轻咳了一声,缓缓说道。
“现在情况大家差不多都了解清楚了,如果有不清楚的下去之后单独交流,下面我说一下目前部委这边给出来的推广方案。”
“如果后面大家有意见,也都可以提出来。”
这话一出,下面几乎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因为大家都明白,这时候谁先能引进,谁就会在后面的推广上抢占先机。
特别是一些省市的畜牧局领导,对他们来说,这不光是关乎他们下面的畜牧业,还有影响着自己的进步速度。
先推广先落地的地方,那么自然就更加容易做出成绩。
而且别人再从你这里引进,到时候不管是人情,还是资源置换那都是稳赚不亏的事情。所以自然要尽量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