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恐怖老妈,再用碎玉天工针(二合一章)
“《针灸医学典籍大系》?”
“名字全是汉字啊?”
一旁的孟济民凑了上来,看到方言手里的那本针灸书,好奇的说道。
方言一边翻一边说:
“不是什么稀奇事。”
“在以前的日本汉字主要被用于官方文件、宗教经典和文学作品等方面,只有少数贵族和学者能够掌握。”
“到了平安时代(794 - 1192年),日本开始根据汉字的草书和楷书创造出平假名和片假名,与汉字混合使用,逐渐形成了日本的文字体系。”
“方大夫这方面很博学啊!”康欣对着方言说道。
这事儿在后世只要是接触过网络的人,多少都知道一些,不是什么大秘密,小日子和小棒子,一个是光明正大的偷文化,一个是悄悄摸摸的偷文化。
不过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书里面的针灸技术有点杂。
书里集结了多种日本及周边其他国家的针灸古籍混合而成。
有点像是个大杂烩,而且他好像是害怕其他人完全学会似的,里面有些明显的手法删改。
就是那种教你配穴,不教你手法的二把刀针灸书。
针刺得气,补泻,艾灸禁忌全都不教。
行家来看,倒是能看到不少有用的东西,但是普通人用来学,那就少了关键的东西,看热闹还行,拿来用就全靠运气了。
方言翻到最后一页,看到上面写的东西,然后说道:
“日本株式会社出版科学总合研究所组织出版,共23卷,这是第一卷。”
康欣说道:
“对,这本书很火的,很多家庭都备选了一本。”
“我自己没事的时候也艾灸,我的妇科病就是自己治好的。”
方言有些挠头,他也不知道康欣到底是个什么水平,你说她不行吧,她又自己治好了,说她行吧,她又把自己闺女治成这样了。
“那说说你家这孩子吧?”方言对着她说道。
“额……”康兴有些尴尬。
她整理了一下情绪后说道:
“这个事情,其实是说来话长……”
“之前她上小学的时候,第一次发作了偏头疼,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孩子说头痛是一阵一阵的,从左边的颈项部位开始,向上延伸到左边的头顶,然后又蔓延到前额以及眼眶上方。”康欣一边说一边在躺在床上的孩子身上比划。
“发作大多在晚上,那会儿她睡着后都会被痛醒。”
“孩子说那种疼痛就像锥子刺一样,又像有东西在跳动发脓,左边太阳穴疼痛特别厉害,就像要裂开了一样,而且还有发热的感觉。”
“当时我还记得,她左边的眼睛变得红通通的,不停地流着热泪,鼻子堵塞还流出浑浊的鼻涕,会出汗。”
“疼痛一天比一天加重,血压升高了,脉搏跳动得比较缓慢,还会恶心呕吐。疼痛剧烈发作的时候,一整晚都没办法入睡,发作结束之后,整个人疲惫不堪,吃不下东西,也懒得说话。”
“在那一年多的时间里,孩子反复在各大医院的神经科做了比较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但是都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的体征。”
“后来被诊断为血管性头痛或者神经血管性头痛,医生给用了利眠宁、颅痛定、维生素 B1、路通、复方丹参注射液、磷酸可待因、酒石酸麦角胺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是都没有明显的效果。”
“然后我就用自己学中医来给孩子看病啊。”
“我在书店买了中医的书,什么方剂,针灸,我先在我身上试验,然后又给孩子弄,也不知道怎么地,反正我花了六个多月时间,换了好几种个方法,然后莫名其妙的,就给她治好了!”
“……”众人面面相觑。
“那这次怎么又复发了呢?”萧承志好奇的问道。
康欣说道:
“她前段时间又感冒了,然后就又开始头痛了,我就开始用针灸治疗嘛,结果头疼减轻了,她又开始恶心,然后开始呕吐,最后不停出汗,流眼泪,脸也红了,全是那种红血丝,就像是跑了好几公里似的,然后眼睛也开始红,吐出来的气都比一般时候热。”
“然后我就知道,肯定是治出问题了,我赶忙就找当地的医院治病。”
“挂了水过后,她这出汗,眼睛红,脸红,吐气烫人的问题算是暂时退下去了,但是这个头疼又来了,而且还吐。”
“接着我又给她用了针灸,结果这次不仅没有治好,而且还出现不能说话的问题。”
“然后我就刚好听到国内正在宣传方大夫您的事儿,于是就跟着回来,想找您帮忙指导一下。看看我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众人再次无语。
方言对着康欣问道:
“康女士,我能问您几个问题吗?”
“当然。”康欣连连点头。
方言先问了个似是而非的问题:
“您丈夫呢?”
康欣一怔,虽然不太明白方言为什么问这个问题,但是依旧还还是老实回答道:
“他还在日本,我们的生意还需要人照看嘛,而且我们还有一个儿子还在上小学,不可能都回来的。”
方言之所以这么问,是想侧面评估康欣的治疗决策的孤立性与盲目性。
看来这个当爹的也是个不靠谱的。
方言点点头,然后拿起那本《针灸医学典籍大系》的书对着她问道:
“您知道针灸需要进行经络辩证,针刺得气,还有行针补泻手法吗?”
“嗯?那是什么?”康欣一脸无辜的问道。
“……”方言和在场众人无语。
果然她是不知道的。
方言接着又问道:
“那您都是怎么给孩子做治疗的?”
康欣有些尴尬,她说道:
“哦……原是这样……”
“我就是照着书上的图扎针的嘛!”
她翻开书说道:
“这里……书上说偏头痛要扎太阳穴、风池穴、百会穴这些地方,我就按位置找穴位,然后再用艾条给孩子灸一灸。”
“一开始头疼的时候,我每天给她扎20分钟,艾灸半小时,后来看她好点了,我就改成隔天一次。”
“有次孩子喊疼,我还多扎了几针……”
“后来她感冒复发,我又加了合谷穴、列缺穴,想给她祛风散寒,谁知道这……这越扎越严重?!”
这时候一旁的闷葫芦王志君同志有些难绷了,开口问道:
“那您知道艾灸的禁忌吗?比如在太阳穴、前额等部位直接灸,会导致火气上攻,加重眼红、涕泪症状?而且针灸还分补泻手法,没起作用倒是还好,用错了手法,可能会导致更多问题。”
“啊!?”康欣震惊。
作为儿科专业的的王志君又问:
“还有成人体质和孩子体质是不一样的,成人实证为主与孩子稚阴稚阳,儿童经络敏感,相同刺激量易过度,导致气机逆乱……如恶心呕吐,而且反复更换疗法别去您用了6个月尝试多种方法可能使孩子正气受损,病情暂时缓解后更易复发。”
康欣脸色有些惨白,她说道:
“但……但是书上没有写啊?”
“艾灸我太阳穴直接灸……关键书上没说不让啊!?哪晓得孩子脸通红、气都烫人……”
“唉,我要知道还得分什么补法泻法、禁忌穴位,打死也不敢自己乱治啊!”
这时候任应秋教授说道:
“其实这也不怪她,国情不一样。”
“据我所知日本的一些汉方药医学流派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它们对华夏中医里的“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汉方医家更侧重于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质特点来选用方剂,对传统望闻问切的某些环节不像传统中医那样全面和深入,或者直接抛弃望闻问切,选用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和诊断方法判断病情。”
方言点点头说道:
“他们摒弃了一些东西,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但也不是完全不用。”
他对着康欣安慰道:
“康女士你现在也别太着急,你针刺如果没有得气,没通过提插捻转激发经络反应,疗效应该只是流于形式,这个情况应该对孩子影响不太大,没有损耗她的正气。”
“你就只是艾灸这块儿出了点毛病而已。”
毕竟是金主啊,方言也不能说太过了。
王志君说了,他就不说了。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嘛。
康欣听到方言这话,表情稍微好了点,不过她还是有些担心的问道:
“那……那她这个呕吐,说不出话是什么情况?”
方言说道:
“孩子经络敏感,相同刺激量易过度,以成人耐受度施治,导致气逆呕吐,然后频繁更换疗法,毕竟6个月尝试了多种方法,这使孩子气血失调,她失语应该是痰热蒙窍造成的。”
“先把个脉,看看舌头。”
说着方言来到床边,握住了孩子的寸关尺。
左关如琴弦紧绷,按之跳动急促,兼有滑象,提示肝火挟痰热上扰。
这和之前方言猜测基本上对上了。
接着方言又开始诊断右手。
右手浮滑,显示外感风邪未净。
“我再看看舌头。”方言对着孩子说道。
对方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也听得到外边的声音,听话的张开了嘴,将舌头吐了出来。
舌质红绛,舌尖有芒刺说明心火亢盛,另外舌苔黄厚腻,中部焦黑如积粉,这是痰热壅盛、津液耗伤之象。
并且她舌体胖大,边缘齿痕明显,说明脾虚湿滞。
方言看完又观察孩子其他地方,两只眼睛的眼白微微发红,眼睑浮肿。
脸还是有些红,但不是那中健康的红,有些晦暗。
方言随后又摸了下她掌心,发现比正常温度高,并且掌心一直在出汗。
随后又去抹了下脚底板,同样是发热的。
呼吸间还能听到隐约喉咙里的痰声。
方言对着她说:
“用力呼吸一下。”
孩子深吸一口气,然后吐出来。
痰声更加明显了。
“这是肝阳化风,痰热蒙窍。”方言抬起头对着一旁的康欣说道。
“什么意思?”康欣一脸懵逼,脸上透露着对知识的渴望。
方言对着她说道:
“简单说就是由于外界的风邪侵入身体,引发了原本潜藏在体内的肝部火气。”
“肝火旺盛灼烧了身体内的津液,使其变成痰液。”
“痰和热一同向上侵犯头部的清窍之处也就是指头,进而导致了头痛和不能正常说话的情况。”
“同时,火邪向下逼迫胃部,所以就出现了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听到方言这话,康欣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然后问道:
“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就用你熟悉的针刺吧。”方言说道。
方言将刚才那盒天工针拿了出来,他正好也想试试,玉石坏掉的天工针和没有坏掉的天工针到底有啥区别。
方言说道:
“我用最普通的取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