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科举——”</p>
秦王呢喃着,随即下定了决心:“本想到明年再开,这般就定在年前吧!”</p>
首相刘观则抬头,提道:“秦国位属藩国,这科举形同大明自然无异议,只是就怕北京起心思。”</p>
“你说的也有道理。”秦王点头:“咱们若录取的也是进士,必然与北京相冲突,不符藩国之道。”</p>
“殿下勿忧!”毛复抬头挺胸:“如今我一国,二十六府,两百县,数百万万众,堪为一省之地。”</p>
“如此,何不只取童试、乡试?”</p>
“你是说,咱们只取举人?”</p>
秦王一愣。</p>
“名为举人,实为进士。”</p>
毛复认真道:“秦国若取进士,必被大明嘲笑,何不自贬一阶为举人?两全其美。”</p>
“那举人名额为多少?”</p>
秦王接受了这个提议。</p>
“臣以为,大明三年一会试,只有三百人,如今我秦国县多而民寡,可取五十之数。”</p>
刘观提议道。</p>
“可之!”秦王点点头。</p>
“殿下,既然安南旧人心思奔涌,那么必须要尽快编撰前史,将所谓的李、黎、莫等伪国,尽数打为叛逆,正塑人心。”</p>
毛复继续道。</p>
刘观则不落后,提议道:“秦国初立,应当尽快派遣巡按御史,监察各府、县,捉拿乱民。”</p>
秦王听得二人的建议,认真的点点头,这些都是金玉良言啊。</p>
他到底是秉政多年,又经受住了皇权教育,政治经验丰富的很:“如此,就照两位阁老们的建议去做吧!”</p>
“不过,巡按要有,但到底是明面上的,容易被那些刁民察觉,本王觉得私底下还要有密探,如锦衣卫!”</p>
“殿下三思啊——”刘观、毛复二人,连忙拱手弯腰,嘴唇在哆嗦,脸色大变。</p>
他们本想说一下锦衣卫的坏事,但想到北京城的锦衣卫依旧好好的,这番说了岂不是指桑骂槐?</p>
“好了,我不会设锦衣卫的。”</p>
两人松了口气。</p>
“毕竟父皇本就有了,我再设就属僭越了。”</p>
秦王轻笑道:“就效仿锦衣卫,设为一个大内密探吧!”</p>
“各府、县设立百户、千户所,打探密事,捉拿叛逆之徒。”</p>
“放心,一般情况下我不会对付百官的。”</p>
最后一句话,让二人不寒而栗。</p>
好家伙,秦王果然是谁都难信任。</p>
翌日,秦王颁布王令,准备编撰七百年前朝史,要求各地百姓献上史书,以供编撰。</p>
而实质上,确实采用名为贡献,实在毁灭之事,将那些正史野史,不断地收集再改编。</p>
总而言之,那几百年的脱北历史,是极为可耻且可恶的,尤其是那黎朝,不服天命,擅自攻打天兵。</p>
而那些私藏史书之人,如不在限定时间内上供,那么就会遭受抄家的噩运。</p>
这般其实也是筛选刁民顺民之道。</p>
凡是抵抗的,肯定就是刁民了。</p>
轰轰烈烈的修史,外加秀才、举人录取考试,立马左右了秦国的人心。</p>
那些蠢蠢欲动之人,不得不偃旗息鼓了。</p>
……</p>
眨眼间,时间就来到了冬至大朝。</p>
文武百官们朝觐皇帝,目睹了消失大半年的太子正式亮相。</p>
紫禁城染成了白色,绯袍高官们倒是能入殿中,那些中下层文武,只能站在石阶上,享受着寒风的洗礼。</p>
绍武以来,对于朝会日趋厌恶,故而七日一朝,变更为了一月一朝。</p>
冬至、正旦,算是规模最大,也最正式的朝会了。</p>
事毕,皇帝与功臣们聚在一起,畅谈着国事。</p>
十大国公尽数到齐。</p>
宣国公朱猛、安国公李继祖、复国公陈永福、义国公尤世威、毅国公李经武、诚国公刘廷杰,勇国公闫国超、锦国公李定国、璟国公高一功、敬国公吴三桂。</p>
此十人除了尤世威失势,退出了五军都督府以外,余者皆在都督府,帮助皇帝控制天下三十万巡防营。</p>
余下的几十人,都是侯爵出身。</p>
唯有朱静,以伯爵充任。</p>
歌舞而起,鼓瑟吹笙,好一派盛世年华。</p>
朱静虽然只是伯爵,但却位在太子之后,与辽王、越王、卫王等同列,其关系亲密,可见一斑。</p>
“十三叔,你帮大哥建立了秦国,本事是极大的。”卫王无心美色,扭过头,满脸雀跃道:“您帮我也打个江山吧!”</p>
“我那卫国,就在西贡附近咧,明年开春就去。”</p>
“胡闹!”辽王则轻斥道:“你那卫国就是高棉,自有大哥帮你,十三叔本事大着呢,岂能大材小用?”</p>
说着,他笑嘻嘻地道:“我那辽国,占地不下一省,上百万众,许多还是鞑子呢,听说您骑兵最是不错,在安澜没有展露身手,甚为遗憾。”</p>
“您帮我去镇一镇,给那群鞑子们展露咱们大明的风采。”</p>
“我哪比得过大王。”朱静面色平静,对于两人的恭维照单全收,但却不上道:“两位大王,皆是仙人俊采,何必劳烦我?”</p>
“再者说,臣目前掌管京城的巡警总厅,实在忙活不过来。”</p>
“哎!”卫王知晓劝不动,叹了口气,遗憾道:“五哥的越国,直接有一个日本的城池可以占,又招揽了朝鲜日本百姓,转眼就过了三万人。”</p>
“比二哥的齐国快多了。”</p>
“老六,老五娶了个日本侧妃,你小子要是娶个高棉侧妃,指不定也能起来。”</p>
“我是灭国,人家指定不乐意呢!”</p>
卫王摆摆手,对于这个建议直接否决。</p>
很显然,他已经做过这个打算了。</p>
十七岁的卫王,如今还在后悔不迭。</p>
当初他要是抽中虾夷地该有多好。这个时候恐怕早已经称孤道寡了。</p>
“大王莫要灰心。”</p>
朱静斟酌了一番,宽慰道:“据我所知,高棉王国虽然国势衰微,但却不下百万众。”</p>
“秦王那西贡,本就是高棉国土。”</p>
“高棉尤不自强,大王到时候只需要数千兵马,再加上秦国的帮助,只消一年半载就能拿下高棉王国。”</p>
“您这比越王强多了。”</p>
听他这么一说,卫王心里舒服多了:“喝酒,喝酒!”</p>
辽王微微摇头:“老五啊!”</p>
“辽王殿下的文采,整个京城都传遍了,区区的鞑子又算得了什么?”</p>
朱静继续道:“臣听说您在科尔沁拐了不少的鞑子过去,到时候以夷制夷,辽国不是手到擒来吗?”</p>
辽王闻言,嘴巴一咧:“哪里,比起大哥二哥差多了。”</p>
“是咧,五哥你还娶了贾代化的妹妹,你那大舅哥,岂不帮你把那些鞑子们训的服服帖帖?”</p>
卫王羡慕道:“您直接吃现成的,多舒坦。”</p>
“要我说,就属您就国最方便了。”</p>
听到这,辽王忽然觉得,自己那辽国也还真不错,除了鞑子多一点,去北京远一点,牛羊多一点,也没啥坏处。</p>
将这两位亲王伺候好了,朱静心中才松了口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