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p>
“大同的蒙人那么多了吗?”</p>
山西巡抚作为封疆大吏,具有独奏和密折之权,消息直通北京。</p>
皇帝阅览着密信,忍不住滴咕起来。</p>
只见在信中,山西巡抚言语近几年来蒙人南下极多,大同已有近万人,且趋势越来越明显。</p>
上千里的边疆,在卫所撤除,且缩减后,根本就防不住越界的人。</p>
一旦管起来,就很容易出错。</p>
山西官场思量再三,谁都不想背责任,所以奏报了朝廷。</p>
内阁有一份,而皇帝这里自然也有密匣一份,互相印证。</p>
阎崇信半边屁股挨着椅子,享受着凉风,他微微低头,露出了黑白相杂的头发:</p>
“陛下,大同府万人还是少说了。”</p>
“绥远数十万众,牧民约六万帐,大同府其十二县,其府城有过万蒙人并不稀奇。”</p>
朱谊汐微微点头,挥了挥手,让宦官给首辅上了一份雪山。</p>
所谓的酥山,则是皇帝根据古籍做出来的冰淇淋,在唐朝时叫做酥山。</p>
皇帝嫌弃其名字难听,又对冰淇淋不感冒,所以取名雪山。</p>
做这玩意,需要将奶油加热至半融化,然后用手抓起奶油,滴淋在冰盘上,再插上花朵、彩树等装饰品,最后端入冰窖冷藏。</p>
因其形状如山峦,所以被唐人称为“酥山”。</p>
说是冰点,其实就是艺术品。</p>
后者忙感谢,小心翼翼地挖着勺子吃了两口就放下了,苦笑道:“臣年迈,牙齿罢劳了。”</p>
皇帝轻笑道:“那就上一份冰镇酸梅汤吧!”</p>
喝了酸梅汤后,阎崇信这才舒坦了:“蒙人南下是常有之事,绥远草场虽肥沃,但已至极限,牧民们只能求活了。”</p>
“不过朝野则有人担心,蒙人会不会向晋末那般,鸠占鹊巢,从而出现乱子,所以要求驱赶蒙人北归。”</p>
“首辅是什么意思。”</p>
皇帝自顾自舀着雪山,吃着上面的草莓,随口道。</p>
说是问首辅,其实就是指的内阁。</p>
皇帝对内阁首辅既信又防。</p>
要求其掌控内阁,但又不能大权独断,其中的分寸很难让人掌握。</p>
不过阎崇信对此却驾轻就熟,他听出了皇帝的深意,笑着道:</p>
“臣自然觉得此事不可强求,蒙人南下自然有忧患,但总比好过犯边。”</p>
“只要这群蒙人学会了耕种,岂不是又成了良民?”</p>
朱谊汐点点头:“内阁可有解决办法?长此以往可不行。”</p>
“此事起因在于绥远人口滋生,牧场拥挤,所以臣等之见,可以迁移部分牧民去安西,或者吉林等地。”</p>
阎崇信小心翼翼着,瞥着皇帝的脸色,他说话都不敢大声。</p>
“这只是治标不治本。”</p>
皇帝右手不自觉地拍打着桌椅,脑海之中开始思量起来:</p>
“令绥远多开垦耕地,教授牧民耕地,另外则迁移部分牧民去北疆,填充人口。”</p>
“除此外,绥远今年不是中了进士吗?那就大兴文教,让蒙人读书。”</p>
“学了圣人之道,自然就不会乱来了。”</p>
在绥远,平均百亩草地才能养十只羊,一家五口至少要百只羊,千亩地才能过上温饱生活。</p>
而如果换成农田的话,一家五口二三十亩就够温饱了。</p>
所以在这种时候,把草场换成农田,就是目前最好的办法,光是移民根本就不算是真切的好办法。</p>
这时候,朱谊汐也感到无奈。</p>
人口繁衍,这是自然规律,尤其是和平年间,牧民们其实也喜欢生。</p>
他总不可能效彷满清,施行减丁政策吧!</p>
“陛下圣明。”</p>
阎崇信忙拜下。</p>
朱谊汐沉默不语。</p>
只要拿下贝加尔湖,就可以催促多余的蒙人北上圈地,自然而然就能倾泻人口了。</p>
到时候在西伯利亚设置一个个定居点,建立城池,分封小藩国,就能控制住辽阔的北疆了。</p>
而那时,漠南草原的蒙古部落就成了一个个的泉眼,不断迸发人口流向北方,为大明天下添砖加瓦,抵御沙俄东向。</p>
这是他的定计。</p>
所以,关键还是在满清。</p>
“很快了,很快了。”</p>
他了低声呢喃着,目光明亮。</p>
阎崇信则低头不语。</p>
随即,他告退。</p>
回到文渊阁时,一众的阁臣颇为有礼,但他却只是嘴角带笑,并无多少热情。</p>
坐在椅子上,阎崇信这才感觉,自己真的年纪大了。</p>
不知不觉,他已经代赵舒为首辅近七载,而且居相位已经是十九年。</p>
三十七岁入幕府,四十为阁臣,五十四岁任首辅,过了花甲之年,已经六十有一了。</p>
长期陪伴君王,处理政务,已经让他疲惫不堪,年迈的身躯也日渐乏累,渐渐跟不上皇帝的想法了。</p>
一时间,他竟然萌生了致仕的念头。</p>
皇帝规定六十致仕,他似乎已经满足了要求。</p>
但皇恩浩荡,只要皇帝留着不放,谁能赶他走?</p>
这是四品以上大臣的恩典。</p>
“得走了。”阎崇信回忆着这些年来的过往,想着朱谋那期待的眼眸,心中不由得泛起了忧虑。</p>
近二十年的时间,朝廷上下几乎都有他的人手,不知不觉就营造出了庞大的势力。</p>
虽然说不上是党派,但却足以让君王忌惮了。</p>
“论起急流勇退,还是是赵舒阿!”</p>
这时候,阎崇信想起了在家含饴弄孙的赵舒,这位前首辅如今轻松自在,七十多岁了依旧活蹦乱跳。</p>
过年的时候,太子也去拜年了。</p>
两代君主的认可,阎崇信心中说不出的羡慕。</p>
……</p>
夏收后,河北全身陷入到了一片喜悦之中。</p>
今年不好不坏,是个平年。</p>
享受着运河和京畿的双重待遇,即使是平年,对河北来说就是个好年。</p>
但对于某些人来说,今年的日子可不好过,或者说根本就不算好日子。</p>
河间府,作为运河在河北的重要一段,沿河两岸,一片繁荣,各种市集数不胜数,车船无数。</p>
在运河卸掉了七成的运粮任务后,它就成为了一条黄金水道,是南北最重要的经济命脉。</p>
而河间府作为河北仅次于天津的大府,其人口和赋税远胜他府,除了运河外,长芦盐场则是重中之重。</p>
围绕着整个渤海,宽敞平坦的泥质海滩,再加上风多雨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沧州是长芦盐场的重要产盐区。</p>
然后再通过运河以及大大小小的河流,运送到山东、京城,河南等地,仅仅依靠运盐,就养活了数千船家。</p>
夏完淳身着一身青衣,身后跟着两个小斯,宛若一个出家游玩的公子哥,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官员气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