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了四月。</p>
整个北京城已经完全迎来了春天,甚至逐步迈进了夏天,些许的燥热开始铺开。</p>
朱谊汐披着着外套,就独自坐在湖面上,安静地垂钓着。</p>
宫女宦官们远离数步,不敢惊扰。</p>
鱼竿翘起,鱼线垂下,鱼标浮在水上,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p>
“捷报!捷报……”忽然,外面一个宦官激动地大叫大喊地进来了,小碎步既快又稳。</p>
朱谊汐手里的鱼竿没动,扭头望去。</p>
几十号人一起转头看着门口,动作简直整齐划一。</p>
虽然是在白天,但几十对眼睛好似在闪闪发光。</p>
“捷报,科尔沁大捷——”</p>
闻言,朱谊汐略显失望地扭过头去。</p>
一旁的刘阿福忙不迭拿住,怪不得送到皇帝身边。</p>
“念——”</p>
“臣,讨虏将军,尤世禄拜上,信赖列祖列宗保佑,陛下恩泽,臣历经多日……”</p>
“今斩获大将数十,其魁首鳌拜被斩于阵上,科尔沁酋首和塔归降,大小贵族数十,俘虏兵马四万,斩获两万余……”</p>
听得尤世禄这番话,朱谊汐叹了口气:“快一个月的时间,才算是拿下这几万人,辛苦了。”</p>
“着令,让尤世禄遵循军令,遣必然人手,继续沿着满清逃窜道路,从东北向北海而去,一路上征服各个部落,为我大明开疆扩土,不得有误……”</p>
“是!”刘阿福应下,旋即就开始吩咐起来。</p>
一切的军政要务,虽然皇帝有决定权,在具体的政令上却要内阁草拟,不然就无法具备效应。</p>
清朝的军机处则避免了如此周转,皇帝口述,大臣草拟,然后内阁负责盖章就行了,一气呵成,迅速和快捷。</p>
但这种改变规矩的做法不可取。</p>
所以朱谊汐即使面对这般紧要的战事,也不再设什么临时机构。</p>
规矩就是规矩,内阁就是君臣之间的平衡,不能轻易打破。</p>
此时,内阁中,一个背上插着三角红旗的传令兵被径直放进了签押房,因为是捷报。</p>
传令兵单膝跪地,双手拿起沾着血污的奏报,大声道:“东北科尔沁大捷,我军大获全胜!”</p>
新上任的内阁首辅朱谋,急切地走上前来,迫不及待问道:“战果何如?”</p>
传令兵道:“围灭清军数万,斩杀敌将鳌拜。”</p>
“快,还是送到的陛下跟前。”</p>
朱谋情难自禁。</p>
在去年年底,内阁首辅阎崇信致仕,作为次辅的朱谋上台,担任大明的首辅,开始驾驭大明这个战车,为皇帝操劳。</p>
等了十几年,终于达成所愿。</p>
为了证明自己不下于赵舒和阎崇信,这场战事就他最好的威望基石。</p>
别管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的,反正是他任上大捷,那么史书上会记下他的名字,文武百官以及满天下的百姓,也会记住他的功劳。</p>
“不用了。”</p>
这个时候,一个宦官飞快的跑过来:“陛下已经知道了,内阁草拟诏书吧。”</p>
“哗……”签押房内众人顿时激动起来,连外面列队的传令兵队和侍卫都吵闹起来。</p>
有人瞪圆了眼睛,紧握拳头,有人肆意地仰头“哈哈”大笑。</p>
朱谋回顾左右,大声道:“天兵横扫东北,大明扩疆千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为陛下贺,为大明贺——”</p>
内阁众人跟着齐呼万岁,一群起身跪伏,一面叩拜,一面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p>
两路大军,一路可胜,那么另一路就有很大的希望大胜,谁不欢喜?</p>
况且,因为这场战事压抑了太久,所有人都需要放松一下。</p>
翌日,京城百姓也得知了这个消息,欢欣鼓舞了片刻就罢了。</p>
因为这些时间以来,朝廷的胜利来的太多了。</p>
后宫也是如此,并没有什么庆祝,一切照旧。</p>
待到了五日后,来自于漠北的消息传入宫中,一瞬间所有人都沸腾了。</p>
夜色等灯火下,皇帝满面通红地来到内阁,虽然雀跃欢呼,但那激动的神情已是掩饰不住。</p>
不言而喻。</p>
朱谊汐长长地吁出一口气。</p>
伸手在脑门上摩挲几下,便展开手里的奏报先仔细瞧了一番,确认之后再递给刘阿福:“给大臣们都看看……你们起来说话罢。”</p>
屋子里议论纷纷,人们一面看奏报,一面还在高兴激动的情绪之中。</p>
“以直报怨,以血还血!正义复仇,正是先贤之道!”</p>
朱谋兴奋道:“如今满清支离破碎,虽然酋首不见踪影,但想来离灭亡之日不远矣。”</p>
“历经二十余载,终报血仇,应该举国欢庆。”</p>
朱谊汐虽然振奋,但却突然冷静了许多,他瞥了一眼异常激动的朱谋,随口道:“罢了。”</p>
“报仇什么的也是虚妄,在我看来,此战有三得,一来为我大明百姓又觅得一良地,使得大明疆域广阔,远迈汉唐——”</p>
“二来,尽纳蒙古旧地,让整个大明百姓不再受那边患之苦。”</p>
“至于灭清,只是将其危险消灭在萌芽中罢了,只能在其最后了……”</p>
朱谋面色僵硬了些,但依旧笑容满面,反而不断的附和着。</p>
这时,堵胤锡则眼珠子一转,忙道:“陛下,北海入我大明,如今东海,南海,西海,再加上一个北海,四海之地皆入大明,着实是一件喜事。”</p>
朱谊汐微微颔首,倒是认可了这句话。</p>
贝加尔湖是布里亚特人的称谓,大明一直称之为北海,比较亲切。</p>
而此时的巴尔喀什湖,已经纳入了安西省,作为与哈萨克汗国的界湖,在大明的官方上称之为西海。</p>
如此以来,富有四海倒是成真了。</p>
想到此处,朱谊汐不由得捋了捋胡须,颇为得意。</p>
到了此时,整个大明的疆土才算是真正的超越历史上的满清。</p>
不对,在青藏高原上还有卫藏国和康国,也得做打算了。</p>
冯显宗则踏实地的多,他略思片刻,则道:“北海之地,幅员辽阔,更是昔日的林中百姓所在,朝廷可设藩国,也可安置省府。”</p>
朱谊汐闻言,眉头一蹙。</p>
这确实是个难题。</p>
按照常理来说,这样的贫瘠之地,距离北京城将近四千里,而且遍地都是蒙古人,朝廷鞭长莫及,设立藩国最好不过。</p>
但,朱谊汐又不怎么甘心。</p>
贝加尔湖,这可是世界第一等的大湖,甚至还有海豹的存在,是西伯利亚地区,一等一的好地方,宜耕宜牧,怎么可能放弃?</p>
朱谋则似乎看到了皇帝的纠结,忙道:“满清在北海十数年,必然难得的好地界,应当设省或者将军府辖之。”</p>
“若是让给了藩国,那北海还是我大明的吗?”</p>
朱谊汐目光在其身上转悠,不置可否。</p>
一旁的堵胤锡和冯显宗则低头不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