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书客网 > 大明世祖 > 第四十七章 公平

第四十七章 公平

第1067章公平</p>

绍武二十一年悄然来临。</p>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除了日历翻过一篇外,与其他的时间并无两样。</p>

但对于修了一个月假的文武们来说,这可是大事。</p>

盖因为内阁之故。</p>

原先的四名阁老,如今仅剩下俩人,总不可能一人管四部吧?</p>

一时间,四品以上的文官们心急如焚,四处奔波,希冀能被选上。</p>

不过,最热门的人选,却是吏部尚书刘湘客。</p>

吏部被誉为八部第一,其尚书是递补内阁的首选,就连吏部左侍郎,也是各部尚书的首选。</p>

除了惯例外,乃是因为刘湘客是陕西人,而且还是西安富平人,妥妥的乡党。</p>

其一开始为诸生,从史可法军中佐贰官,待扬州城破后,隐居于太湖,为抗虏奔波。</p>

帝入南京,征召乡野贤达旧臣,刘湘客入朝,以监生的身份授得知县之位。</p>

历年来不断上爬,如今已然跃居八部之首的吏部,成了天官。</p>

能力,资历,亦或者是乡党身份,其入选的机会都很大。</p>

一时间,其门庭若市,拜帖堆成了几箱子。</p>

刘湘客自然知道,入阁与否凭借君恩,一旦留下不好的印象,将来可就悬乎了。</p>

他果断地闭门谢客。</p>

他都这般了,礼部尚书赵郎星,工部尚书张同敞,刑部尚书丁时魁,兵部尚书吴贞毓,财部尚书金堡,户部尚书崔炳春,民部尚书秦淮波,一个个都是沉默不言。</p>

事实上,皇帝并没有让他们等太久,在正月底,吏部尚书刘湘客被免去尚书之位,被拜为文华殿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参预军机要务。</p>

同时,他还被加了太子少师的头衔。</p>

殿阁学士其实只有正五品衔,但太子少师却是正一品衔,保障了其地位。</p>

入值文渊阁,则是差遣,权力的核心。</p>

理论上来说,仅入值文渊阁就够了,但权力与地位相匹配,才会让人真切的信服。</p>

少师,学士,入值文渊阁,缺一不可。</p>

而接替其任尚书的,则是吏部左侍郎徐复。</p>

之所以其他各部尚书没有调换,实在是之前在阎应元入阁时,已然微调了。</p>

第二位入阁的人,则出乎所有人预料:</p>

都察院左都御史严起恒。</p>

其被加封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少保,入值文渊阁。</p>

同样是三件套。</p>

二人都是群辅。</p>

由此,内阁又恢复到了四人模式。</p>

其中,年龄最大的为堵胤锡,六十七岁;阎应元其次,为五十五岁。</p>

刘湘客五十四岁,严起恒最年轻,五十有三。</p>

除了刘湘客被赐予了同进士出身外,余者都是进士出身。</p>

可以说,整个朝堂的高官,非进士的已经很少了。</p>

开国那段时间的福利,已经没了。</p>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堵胤锡和严起恒是南方人,而阎应元和刘湘客是北方人。</p>

某种情况上来说,这也是一种平衡。</p>

新官上任三把火,推迟已久的京察终将是来临了。</p>

“谁能料到,冯显宗和朱谋双双落马?”</p>

雨打芭蕉,寒风刺骨,即使窗台封闭的再严实,也无法阻止寒风的偷袭,可谓是防不胜防。</p>

朱存渠披着大氅,烤着火,感觉到脖颈处的一缕寒风,他不由得缩了缩,将手中的书信放下。</p>

他露出了一丝疲惫。</p>

同时,心里又有了些许的畅快。</p>

对于朱谋这厮,他心里也是厌烦的紧,若不是顾忌太子的身份,早就让人弹劾他了。</p>

“殿下!”</p>

这时候,懂事的幕僚则轻声道:“川渝两地的钱粮,已经整理出来了。”</p>

太子的东宫虽然有许多文臣,但实际上却多是文官挂名,任职的很少。</p>

自然而然,任职川渝总督后,他得按照传统,招募幕僚做事。</p>

进士观政相当于机关打磨,而在地方为官则是亲民,复杂异常。</p>

在这种情况下,师爷是杜绝不了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就连朱存渠也不例外。</p>

异地为官,耳目堵塞,没有师爷根本就是衙门中的活雕像,啥也不知道。</p>

所以后世也没有杜绝,只是化私为公,变为秘书罢了。</p>

梳理两省赋税、粮仓,钱谷师爷是必须的。</p>

奏对内阁,下回州县,往来公文复杂,解读起草,应酬往来的公文繁杂,书启师爷必然是要的,他可没闲工夫起草华丽的词文应付。</p>

然后就是挂号师爷,其负责登记、汇总、分发出入内衙的各道公文,以及准备登记、摘录文件要点的簿册。</p>

由于川渝总督不负责刑名,所以刑名师爷就免了,但由于负责两省军事,管辖两省军队,所以戎幕师爷,这种参谋人才也是必须的。</p>

除此以外,他身边的仆从、幕友的俸禄发放,私人用度,也得有专人来管,其就是账房师爷。</p>

钱谷师爷对公,账房师爷对私。</p>

另外,应对来访宾客,还会有知客师爷。</p>

由于需要面对康国,卫藏国,以及川渝的蛮夷,所以他又有一个掌夷师爷。</p>

钱谷、书启、戎幕、挂号、账房,知客,掌夷,七大师爷,必不可少,他们是整个总督府的重要支柱。</p>

这也是边疆大吏能够替朝廷控制地方的关键。</p>

专事有人专人应付。</p>

像是巡抚,他们身上还挂着赈灾的头衔,故而还得加一个济民师爷,管理河堤的河工师爷……</p>

可以说,在官僚体系下,师爷已然是官员的重要辅佐,地方胥吏想要瞒过主官,为所欲为,则很是艰难。</p>

因为这些师爷们的专业水平,有的还比胥吏强一些。</p>

所以在师爷大兴的清朝时,地方官占据主动,甚至同流合污吃大头。</p>

“多少?”</p>

去年十月底出京,从河北一路巡查,紧走慢走,快过年的时候抵达四川成都,可谓是艰难。</p>

朱存渠想起蜀道难的诗句,心生感慨。</p>

“四川两百万户,民近八百万,重庆八十万户,民三百万。”</p>

“绍武二十年,四川两税只有三百万块,而商税(盐、铁、铜,酒)却有四百万块,仅仅是井盐,就有百万……”</p>

两税三百万,三七分,上缴朝廷二十百一十万,商税五五分,那就是两百万。</p>

拢共上缴朝廷四百一十万。</p>

心中打着算盘,朱存渠笑道:“听说陛下在湖广时,就用川盐济湖,如今川盐行销湖广,也多得如此。”</p>

“重庆多少人?”</p>

重庆省由四川省的重庆府、夔州府、顺庆府为核心,添加湖北省的施州府,再加上酉阳宣抚司改成的酉阳府,五府之地,三十来县。</p>

“三百万。”</p>

“如果重庆没有划出去,那就是一千一百万人咯?”</p>

朱存渠感慨万千。</p>

“重庆五府,两税约五十万,商税两百万。”</p>

钱谷师爷继续说道。</p>

推荐阅读: 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 丹道宗师 娱乐圈之世界级导演 我每周随机一个新职业 娱乐帝国系统 汉世祖 我用阵法补天地 超级武神 神武天帝 妙手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