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书客网 > 走进不科学 > 第七百一十三章 目标是星辰大海(上)

第七百一十三章 目标是星辰大海(上)

“跃迁态函数参考铍-8原子核从高能态跃迁到低能态,那么复合能应该就是426.984......”</p>

“qi相对应的正则动量是pi=?L?q˙i.....于是可定义正则动量密度为π(r,t)=?L?(?tΨ)......“</p>

“所以系统的哈密顿量为H=∫(π(r,t)?tΨ?L)d3x.......”</p>

“.......算符则有以下基本对易关系,[π^(r,t),φ^(r′,t)]=?i?δ3(r?r′).....以及[π^(r,t),π^(r′,t)]=[φ^(r,t),φ^(r′,t)]=0......”</p>

“因此其自由实标量场φ的拉氏密度函数为L=?12ημν?μφ?νφ?122c2?2φ2=12c2?tφ2?12(?φ)2?122c2?2φ2.....”</p>

与此同时。</p>

听到另一边唰唰唰的书写声,在221基地的徐云亦是忍不住摇了摇头。</p>

世间万物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有些巧合的存在真的很容易让你对命运二字产生莫名的好奇与感悟。</p>

当初在串列式加速器开机的第一天,王淦昌便发现了4685超子存在的迹象。(见629章)</p>

徐云对于这颗粒子可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它便是直接与孤点粒子相连的钥匙。</p>

不过那时候由于时机问题,徐云一直不太好将孤点粒子的存在抛出来。</p>

结果没想到,杨振宁居然通过标准模型推导出了暗物质存在的可能性。</p>

如此一来。</p>

徐云便在陆光达转述消息的时候,顺水推舟的将4685超子以及孤点粒子存在的事实告知予了众人。</p>

整个过程衔接的极其丝滑,就连基地里那些不知道徐云来历的专家也没感觉丝毫异常。</p>

更令徐云感觉微妙的是。</p>

后世对孤点粒子验证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人.....</p>

正是杨老!</p>

没想到换了个时空,杨振宁居然与孤点粒子又产生了羁绊......</p>

袁老和花花,杨振宁和孤点粒子,徐云和驴....不同的时空中,有些东西依旧在彼此呼应,着实令人感叹。</p>

随后徐云便在电话边安静的等待起了结果,由于基地方面的参数提供的足够充实,杨振宁这次只花了十多分钟便重新传来了回复:</p>

“小徐,你说的没错,这颗粒子的数据不正常!”</p>

“它在很多参数上都表现出了非自发耦合的情况,而且这颗介子似乎也不太对劲......”</p>

“当然了,这些都只是数学上的推导,至于它是不是真的和暗物质有关,还要等应用上的验证。”</p>

“但无论如何,你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小徐,辛苦你了!”</p>

徐云早在电话接通后不久便纠正了称谓上的问题,但杨振宁在演算数据之前,依旧将徐云称之为【徐同志】——这个称呼倒是没什么问题,但是略显客套与生疏,有点公事公办的味道。</p>

而眼下他却改口成了小徐,语气上明显亲近了不少,由此可见他已经初步认同了徐云的能力。</p>

这是件好事儿。</p>

接着杨振宁顿了顿,思索片刻,又对徐云说道:</p>

“小徐,我有个个人的诉求啊....就是这个4685超子的参数,能不能同步给其他人看?”</p>

“其他人?”</p>

徐云下意识的就想回一句这肯定不行,但话将出口之际,他忽然福至心灵的想到了什么:</p>

“杨先生,您说的其他人....莫非是李政道先生?”</p>

杨振宁点了点头:</p>

“没错。”</p>

“是因为你们的赌约?”</p>

“嗯,如果这个参数不同步给他,那么对他来说太不公平了。”</p>

徐云这才了然的摸了摸下巴。</p>

果然是李政道......</p>

陆光达在之前的电话中曾经提及过杨李新约的消息——毕竟他找徐云来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建议,所以这事儿肯定是瞒不住徐云的。</p>

所以徐云在接通电话之前,便已经知道了这个赌约的存在。</p>

客观来说。</p>

徐云对于这个赌约是持赞同态度的。</p>

毕竟如果按照原本历史发展,杨李二人的矛盾注定不可能被调和,哪怕他们如今提前回国也依旧不可能。</p>

要知道。</p>

后世上一任的华夏科学院院长、科技部一把手等一众大佬都尝试过调解矛盾,但都被杨李二人言辞拒绝了。</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甚至某位步入了华夏权利中枢、连职务都是违禁词的大人物也提出过做中间人的想法,但最终依旧以失败告终。</p>

在徐云穿越的那个时期。</p>

杨振宁已经年逾百岁,常年居住在水木大学的家里,处于疗养阶段。</p>

李政道则即将97周岁,早年他腰部受过很严重的伤,如今已经没法坐飞机了。</p>

18年的时候李政道在海对面病情加重,还是他儿子着车横跨海对面,花了九天时间把他接到了旧金山的家里修养。</p>

所以后世杨李基本上已经绝了线下见面的可能,即便他们真想要聊聊天,也顶多就是通过电话或者视频的手段罢了。</p>

因此二人如果可以通过这个所谓的新赌约决出一个‘对错’,徐云并不感觉有多残酷。</p>

而眼下杨振宁想把这个参数同步给李政道,自然便是担心自己的对手因为没掌握参数而被拉下了步子。</p>

毕竟这些参数并不是出自杨振宁或者杨振宁团队之手,他如果自己藏私就有点说不过去了。</p>

杨振宁和李政道都很固执,但固执不代表是小人,一些底线他们还是有的。</p>

于是徐云想了想,对杨振宁说道:</p>

“杨先生,您的这个诉求我收到了,稍后我会转交给组织上,由领导们去定夺。”</p>

“当然了,这只是比较官面的说法,以李政道先生的地位与成就,这个诉求通过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百。”</p>

杨振宁轻轻点了点头,握着话筒的表情没多少变化:</p>

“我明白,好了小徐,有关那个人的事情就先到这吧。”</p>

“咱们现在已经讨论完了暗物质,是不是该讨论下一个话题了?”</p>

徐云闻言立马正襟危坐了几分,同时将思维导图翻到了下一页:</p>

“没问题,杨教授,接下来咱们就该聊聊引力波的事儿了。”</p>

“陆主任已经将您的想法和我复述过了一遍,对于引力波的推导过程呢,我个人没有任何异议。”</p>

“同时常规引力波的测量方案我也相当赞同,干涉仪是这个领域的最优解。”</p>

“当然了,这方面我个人提个建议,您今后可以多和计算机所的同志们联系联系。”</p>

“计算机所?”</p>

杨振宁眨了眨眼,此时他对徐云的看法已经没之前那么迟疑了:</p>

“小徐,那边有什么新成果吗?”</p>

徐云嗯了一声,不过也没多解释。</p>

杨振宁对常规引力波的设计方案基本上和后世的LIGO无疑,不过由于时代所限,杨振宁的方案多少要比LIGO更加保守一些。</p>

比如在徐云看来。</p>

杨振宁设计的光路折射完全可以增加50%左右的次数,真空率则可以相对缩小一点儿。</p>

不过这些都属于工程落位上的细枝末节,这时候提出来没啥实际意义,反倒可能让杨振宁有些不快。</p>

所以徐云便换了个话题,将杨振宁的注意力引到了计算机所。</p>

因为......</p>

引力波探测设备除了‘精度’之外,还有一个东西非常关键——那就是分析软件。</p>

而很巧合的是。</p>

当初徐云在和叶笃正聊天的时候,曾与钱秉穹仔细的谈过国产工业软件的事情。</p>

如今兔子们已经将工业软件的研发安排上了日程,虽然这玩意儿不可能一两年就产出成果,但引力波探测器同样也不会那么快就投入运用。</p>

如果一切正常的话。</p>

第一代版本的引力波探测器应该会在8年后初步建成,然后经过两年左右的检修验收,最终在十年后正式投入运行。</p>

那时候第一代工业软件应该也差不多到了问世的时间,如果杨振宁能够与计算机所那边保持足够密切的联络,那么完全有可能做到软件定制化....也就是把引力波探测器作为工业软件试点的可能。</p>

同时引力波探测需要解析的数据极其庞大,足够计算机所那边用于长期迭代软件版本。</p>

所以在徐云看来。</p>

引力波探测器和工业软件先天化的就是一堆好搭档,彼此能够长期、稳定的进行互补。</p>

随后徐云简单的将工业软件的事儿和杨振宁介绍了一遍,以杨振宁的视野很快便理解了工业软件的重要性。</p>

几分钟后。</p>

听完徐云的介绍,杨振宁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问道:</p>

“小徐,这是你个人的想法,还是组织上托你转述给我的?”</p>

电话对头的徐云笑了笑:</p>

“算是我个人的想法吧,还没和组织上汇报过呢——毕竟之前留给我们这边做准备的时间太少了。”</p>

杨振宁轻轻点了点头,心中对徐云的看法又发生了些许变化。</p>

引力波探测器的分析模块,这确实是一个有些被他忽略的环节。</p>

此前他与陆光达的重点都在于设备精度、芯材拼接这些相对较“硬”的设备参数上,却有些忽略了分析软件这个‘软’模块。</p>

当然了。</p>

这也和现如今的科技水平有一定关系。</p>

这年头集成电路刚问世两年不到,概念很火但还没有真正的芯片问世,所以很多数据解析都停留在每秒1-3万次的量级。</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有些时候条件有限,即便是海对面的学者也都会选择用计算尺之类的设备进行手算。</p>

加之杨振宁和陆光达的心思都放在了量子化引力的最终目标上,因此讨论过程中便下意识没把分析数据的事儿考虑进去。</p>

诚然。</p>

如果兔子们真要落实这个项目,验证的时候肯定会发现这个被忽略的环节。</p>

但这样一来,到时候杨振宁可就有些尴尬了——还是那句话,这年头有很多人在为了祖国燃烧自己,但同样也有一些利己善妒的人存在,不是所有人都对杨振宁李政道的回国抱有善意。</p>

要是杨振宁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到时候保不齐就有一些阴阳怪气的风言风语出现了。</p>

因此徐云的做法,倒是无形中帮杨振宁化解了一些麻烦。</p>

想到这里。</p>

杨振宁对于徐云的好奇心就更重了:</p>

“小徐,敢问你今年多大了?”</p>

“十七岁零九十多个月吧。”</p>

“师承何人?家乡何处?不会还是个单身狗吧?”</p>

眼见杨振宁大有化身催婚党的苗头,徐云的额头上顿时冒出了一团黑线:</p>

“额....杨先生,这些信息想必过段时间您就会知道了,咱们现在还是继续之前的话题吧。”</p>

接着不等杨振宁回答。</p>

徐云便先一步飞快的说道:</p>

“现在咱们还剩下一个问题,也就是您和陆主任讨论的有关空间探测器械臂不够长的情况。”</p>

“实话实说,械臂这玩意儿目前肯定是没法做到横跨柯伊伯带的长度,不过......”</p>

“您是否想过换一个思路,利用其他东西来测量那些更低频的引力波呢?”</p>

“其他东西?”</p>

刚被徐云拉回现实的杨振宁顿时一怔:</p>

“有什么东西可以做到这一步?”</p>

数千公里之外。</p>

听到杨振宁的这个问题,徐云忍不住抬眼看了看窗外的漫天星辰:</p>

“杨先生,您听说过脉冲星吗?”</p>

推荐阅读: 御天 从离婚开始的文娱 摄政大明 我是如何当神豪的 离婚后的我开始转运了 娇华 国潮1980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我从末世开始无敌 明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