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后。
昆仑山玉虚宫。
仙鹤成排飞向天南,谷中白雾蒸腾,紫霞横空,祥云轻涌,偶有童子敲磬之声响彻四野,换来啾啾鸟叫,哟哟鹿鸣,尽显仙家气派,福地风采。
元始天尊长须飘扬,脑后祥光献瑞,正由一处隐没于云雾间的山亭一步一步走下,好一派高人风范。
“师父。”
天庭极饱满,长须如雪,手持一根龙头拐杖,上挂大红葫芦的南极仙翁驱离童子,快步靠近。
“封神一事进展如何?”
南极仙翁掐指一算:“该开始了吧。”
常言道天上一日,人间十年,昆仑山虽不像三十三天那样远离人世,但这里的光阴流速对比俗世亦大为不同。
“玉鼎、太乙等人呢?”
“清虚、道行、赤精子、黄龙四位师弟皆已赶赴岐山。”
元始天尊停了一下。
作为跟随圣人最久的大弟子,南极仙翁很清楚师父心头所思,清虚道德真君、道行天尊、赤精子四位师弟的徒儿皆是榜上有名之人,他们三个前往岐山给姜子牙压阵合情合理,黄龙真人并无弟子,不在山上清修,也跟去凡间凑热闹,有失仙人淡泊世事,远离红尘的修持之心。
南极仙翁正要说话,忽地眉头一皱,看向西方,只见云层投下一道灵光,在元始天尊身前化作广成子的模样。
“师弟?!怎会这般……”
元始天尊命广成子西行打探青狮、白象、金毛犼三兽铭牌崩毁一事他是知道的,如今失却肉身,只剩神魂返山,这一幕完全超出他的预料。
就算广成子出言冒犯,西方二圣也不该下此狠手吧。
“是通天教主。”
广成子仙魂震荡,有消散之虞。
元始天尊施展道法助其稳固:“师弟?师弟今时该在碧游宫面壁思过,广成子,你确定此是通天教主所为?”
广成子继续说道:“师尊在上,弟子不敢欺瞒,通天教主崩断师尊所下铭牌,引灵牙仙、金光仙、无当圣母等截教门人杀上须弥山,西方二圣难敌,燃灯道兄及陆压道人皆被通天教主炼做魔器,弟子施番天印相助二圣,被通天教主以七宝妙树毁去肉身,幸得师尊所传秘术,方走脱元灵,得返昆仑。”
元始天尊沉吟不语。
南极仙翁依旧怀疑:“教主曾言,祖师已在紫霄宫中化解三教恩怨,令通天教主返回东海静思己过,事已至此他安敢祸乱须弥山?莫不成无惧祖师动怒,镇压千年?师弟,你且好生回忆,莫要弄错,如今诛仙四剑、混元金斗、紫雷锤皆在我阐教与老君手中,他赤手空拳,如何敌过西方二圣?”
元始天尊仍旧不语。
其实他也心存疑惑,担心弟子遭到愚弄,通天教主在紫霄宫中倍受斥责,自行忏悔,门人所剩无几又失杀伐之宝,即使心有不忿,也不该此时发作。
“广成子所言非虚,须弥山之灾确是通天教主挑起。”
云层间金光万丈,接引道人足踏白莲而至,其实他能比元灵遁走的广成子更早抵达,但是为了取信元始天尊,故意拖后半拍。
“接引道兄……何至于此?”
远看金光万丈,夺目难当,直至近前,二仙一魂才发现向来淡然的接引道人满身狼狈,衣衫破烂,金身残败,更缺了一条手臂。
“元始道兄。”
接引道人单掌欠身,以表尊敬:“青狮、白象、金毛犼获释,雷音寺毁,陆压、燃灯、普贤、慈航、惧留孙等仙遭难,此皆通天所为。”
广成子说通天教主问罪须弥山,师徒二人尚有疑虑,如今接引道人现身说法,二人不得不信。
元始天尊冷然说道:“通天竟敢无视老师训戒,挑衅报复,简直无法无道。”
南极仙翁上前一步,朝西方教圣人躬身见礼:“两位圣人道法高深,更有一众仙家维护,怎会由他祸乱?”
“此通天教主非彼通天教主。”
“敢问圣人,何出此言?”
未等接引道人详加解说,元始天尊目光微明,掐指一算,皱眉道:“不好,姜尚有难。”
“可是通天教主去往岐山阻挠封神?”
元始天尊没有正面作答,吩咐道:“你且去首阳山,将此事报与老君知晓,我与接引道兄先赴岐山会他。”
“是。”
南极仙翁招来梅花鹿,往首阳山方位腾云而去。
元始天尊点齐盘古幡、三宝玉如意、戊己杏黄旗,又到玉虚宫中取了诛仙四剑,命云中子掌混元金斗,玉鼎真人、太乙真人随侍左右,另有哪吒、杨戬、雷震子三位战绩斐然的三代弟子跟行。
接引道人话不多讲,与元始天尊一道离了昆仑山,径投西岐。
他并不担心师弟安危,因为天地不灭,圣人不死,通天教主实力再强,仙剑再利,最多如他一般损害肉身,削面打脸,绝无可能毁却元神,磨灭魂灵。
……
与此同时,周都北去三十里,有一高山名唤岐山,西岐的“岐”字便发源于此。
当年文王在世,有人见岐山凤凰筑巢,隔年孟春,凤凰口衔文德之书遍游城郭,时人曰:凤鸣岐山,大周将兴。
武王伐纣,大业已成,今立国号为周,定都镐京,姜子牙封于齐地,以稳东方。不过姜子牙并未返回封地营丘,一直留在新朝国都,一来武王尚需辅佐,二来元始天尊交付的封神之事未完。
当年凤鸣岐山,大周当兴,今日他在岐山筑封神台,以毕师命。
天本晴朗,一碧万顷,抬头云高,红日当空,然而随着姜子牙羽衣登台,祭出封神榜,顿时红日隐没,乌云汇聚,昼夜颠倒,可见银汉横空,星月灿烂,又听得阴风阵阵,鬼哭神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