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一博见他不信,张口就来:</p>
“东海郡王一开始的目的,并非称王称霸,而是为保江南父老安定,组织人手专门对付倭寇。”</p>
说到这里,他微微一笑,问道:</p>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高尚不高尚?”</p>
贾政闻言,只犹豫了一下,便道:</p>
“这……自然是高尚的。”</p>
保家卫国不高尚,还有什么高尚?</p>
“有了实力之后,东海郡王却约束手下,从未骚扰过大魏海疆。”</p>
冯一博笑了笑,又问道:</p>
“不依仗武力获取利益,有没有道德?”</p>
贾政点了点头,叹道:</p>
“确实是吾辈楷模。”</p>
不依仗武力肆意妄为,这说明他的底线。</p>
这就是心中之道。</p>
手中掌握绝对武力,却知道什么钱该拿,什么钱不该拿。</p>
这是正经德行。</p>
掌握武力而不淫,不义之财而不取。</p>
若这还不是道德,还有什么是道德?</p>
“即使到了如今,他依旧不掺杂任何念头,一心为江南父老谋福祉,无数百姓蜂拥而投。”</p>
冯一博再次笑问:</p>
“这是不是很纯粹?”</p>
贾政已经被说的没了脾气,成了只会点头的机器。</p>
“一心为民,民心向之。”</p>
民之所向,政之所行。</p>
这不纯粹,还有什么是纯粹?</p>
“他对治下之民全力扶持,让他们过上富足的日子,甚至移民去的百姓,他都给发口粮,而且来者不拒,来的越多他越高兴!”</p>
这话自夸的成分有点高,但冯一博依旧如故的笑问:</p>
“以此为乐,是不是脱离了低级趣味?”</p>
贾政已经被问麻了,闻言先点头,才道:</p>
“前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文正,今有‘以百姓之乐为乐’的东海郡王!”</p>
以百姓富足为乐,富足的百姓越多,他越乐。</p>
这样的趣味,何止脱离了低级?</p>
简直超越了高级!</p>
冯一博也导了口气,才问出最后一句:</p>
“最后,他带着一郡两府之地,说投大魏就投大魏,这是不是有益于大魏?”</p>
还好就这五句,再多一句就编不下去了。</p>
最后这句,铁一般的事实摆在那里。</p>
贾政一时都无从点评。</p>
憋了半天,才道:</p>
“这个……那他今年多大?”</p>
贾母和王夫人闻言,对视了一下。</p>
婆媳俩都明白,贾政这是被说动了啊。</p>
“额?哪里多大?”</p>
冯一博有些没反应过来。</p>
王夫人微微皱眉,提醒道:</p>
“年龄。”</p>
“噢噢噢!”</p>
冯一博这才恍然,连忙回道:</p>
“他和我差不多,二十左右。”</p>
不知年龄,哪里都一样大!</p>
其实也不怪冯一博有些发懵。</p>
刚刚还聊人品呢,怎么就转到了“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上了?</p>
问完人品问年龄,这是要干啥?</p>
一听才二十岁左右,三人几乎同时点了点头。</p>
没怎么说话的贾母,都不由赞叹了一句:</p>
“原来东海郡王竟然这般年纪!”</p>
别说是贾府这些不问世事的,就算是朝中很多重臣,一样不知道!</p>
几乎所有人都默认,取得这样成就的东海郡王,至少是个四十虽往上的汉子。</p>
现在听冯一博一说,才二十岁!</p>
简直不敢想象!</p>
贾政闻言,也跟着赞道:</p>
“真是有志不在年高啊!”</p>
他还在品味着刚刚冯一博的话,只觉这位东海郡王实在了不起。</p>
现在一听才二十岁,心中顿感受挫。</p>
他二十岁的时候,还是诗酒放诞之人。</p>
整日里作为,也只比宝玉强些。</p>
还有限的紧。</p>
说起宝玉,自己应该紧着些了。</p>
不然将来不就是自己这样?</p>
王夫人一听贾政夸赞,连忙见缝插针的道:</p>
“既然一博都这么说,那东海郡王肯定错不了。”</p>
对探春的婚事最为积极,并非是王夫人短视。</p>
相反,几个人中,只有她能刨除个人感情去看这件事。</p>
探春毕竟是贾母养大,多少有些不舍。</p>
贾政则是考虑到赵姨娘,不想探春远嫁。</p>
只有王夫人这位嫡母,才从理性层面出发。</p>
联姻一位真正的郡王,即使只是侧妃。</p>
也比去南安王府做个正牌嫡孙媳妇强。</p>
当然,这个强不是探春嫁的好不好。</p>
而是对贾府的好不好。</p>
南安王府就算不联姻,一样是多年往来的老亲。</p>
有没有这层关系都要彼此照应。</p>
东海郡王却是大魏最神秘的存在,无数人求一面而不得见。</p>
若贾府和他联姻,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p>
至少也是多了一个天然盟友。</p>
而贾府的盟友,就是元春的盟友。</p>
这才是王夫人坚持联姻的原因。</p>
“这……”</p>
贾政闻言依旧有些犹豫。</p>
佩服是佩服,嫁女是嫁女。</p>
王夫人见此,眉头一挑,问道:</p>
“怎么?一博的话你还不信吗?”</p>
这话倒不是挑拨,而是再警告贾政见好就收。</p>
差不多就得了!</p>
贾政虽然迟钝,却唯独对王夫人的话有几分敏感。</p>
闻言顿时有些为难。</p>
当下,他便又看向冯一博,道:</p>
“东海郡王真的这么好吗?”</p>
他的意思是想问问,还有没有别的。</p>
没想到冯一博闻言,自信一笑,道:</p>
“没人比我更懂东海郡王!”</p>
确实没人比他更懂,毕竟他就是东海郡王本王。</p>
这话带着不容置疑的味道,让贾政也讪讪的不好再问。</p>
贾母闻言都点了点头,道:</p>
“倒也是,若非你们互为知己,又如何能劝他献土归附?”</p>
王夫人这时趁热打铁,轻轻推了贾政一下,道:</p>
“老爷,探丫头的事就这么定了!”</p>
???</p>
冯一博听得一头雾水。</p>
怎么说东海郡王,又引到探丫头身上了。</p>
“唉!”</p>
贾政叹了口气,道:</p>
“原本我还犹豫不定,但一博对他知根知底,那我就信一博的话了!”</p>
冯一博想要阻止,可他咂咂嘴,却一时又不知道阻止的是什么。</p>
这时贾政也不避讳,直接朝贾母点了点头,道:</p>
“母亲,给南安太妃回信吧,看看咱们贾府和东海郡,有没有这个缘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