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书客网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二百九十六章 又崩了一个

第二百九十六章 又崩了一个

当着贾府一众人的面,冯一博不好将根由说透。</p>

而且,这事儿也急不得。</p>

尤其是,这次的祸根不在宝玉。</p>

而是源于景顺帝对贾政的不满。</p>

若是真当众说了,不仅贾家不会记他的好。</p>

搞不好贾母和荣府二房还会记恨他。</p>

何况提前说了,也会增加贾政的心理负担。</p>

面对忠顺亲王的时候,难免露怯。</p>

既然打都打完了,不如让他们先紧着带宝玉去道歉。</p>

等到尘埃落定之后,冯一博再将此事私下告知。</p>

到那时,就算贾政一时接受不了。</p>

也不会再有什么影响了。</p>

所以等贾家人道歉回来,一切安顿之后。</p>

隔天,荣府就摆酒宴请冯一博。</p>

想要感谢一下他援手之情。</p>

冯一博特地早来就一会儿,找机会先和贾政到书房一叙。</p>

等他将事情说了,贾政顿时满脸的不可置信,急道:</p>

「一博!老夫自问一心为国!并无私心啊!」</p>

他自认秉持忠心,才会为国家保举人才。</p>

而且今日的起因也是宝玉逗引一个戏子。</p>

怎么就变成因他而起了呢?</p>

可冯一博说是景顺帝在敲打他,忠顺亲王才会出手针对荣府。</p>

贾政又不得不信。</p>

之前自己将一切怪在宝玉的头上,还把他打个半死。</p>

甚至差点真想勒死他!</p>

想到这些,贾政顿时绷不住了。</p>

好在,冯一博早有预料。</p>

眼下也只有二人,不虞有人听到。</p>

一见贾政神色,他就忙安抚道:</p>

「叔父稍安,此事已经过去了,只要以后别在上本胡乱保奏,荣府的富贵再延续几代都不是问题。」</p>

不论景顺帝以后还有没有其他子嗣,元春的儿子至少也是个亲王。</p>

若是能登临大位,荣府的富贵就更不是问题了。</p>

可惜,贾政此时如何听得进去?</p>

他绷不住的不是富贵,而是自己的用心。</p>

听冯一博一说,他一脸恳切的又解释道:</p>

「不是啊!一博,我真的没有私心,我上本保奏那些,都是知根知底的贤德之人啊!」</p>

他自问,保奏的的人都是接触过的。</p>

无论是才学还是人品,都是上上之选。</p>

而且保举之后也都得到了重用。</p>

所以他怎么也理解不了,为何景顺帝会因此对他心生不满呢?</p>

冯一博一听,只能出言点出一些,道:</p>

「我亦知叔父清正,但您确实保的都是老亲。」</p>

忠顺亲王提到的几家。</p>

甄家,王子腾,缮国公等人。</p>

都是贾府的老亲。</p>

可贾政一听这话,顿时更着急了,连道:</p>

「一博,我那只是举贤不避亲啊!我都是为了大魏,为了圣上啊!」</p>

说到这,他还不服道:</p>

「何况我不仅上本保奏老亲,还保过不少稳重老臣,如那雨村,还有梅翰林、杨侍郎,李员外……」</p>

好家伙!</p>

不说这些还好,一说这些冯一博才想起来。</p>

不仅仅一众老亲,贾政还联合王子腾,保举过一众旧党。</p>

这其中,贾雨村和贾家连了宗,梅翰林和薛家二房有亲。</p>

也就是说,除了杨侍郎和李员外郎。</p>

都是贾府的亲戚!</p>

「叔父!」</p>

冯一博有些无语,叹道:</p>

「那些都是党争失利的旧党,你保举他们,不是和圣上,还有内阁诸公作对吗?」</p>

他希望贾政不要再多事了,免得连累宫里的元春。</p>

可贾政竟然还有些书生意气……</p>

不对,应该是陈腐酸儒之气。</p>

自以为一腔衷心,做的却都是湖涂事。</p>

冯一博也是没预料到,他竟无知到这个地步。</p>

「我……」</p>

贾政被说的愣了一下,随后却还嘴硬道:</p>

「可他们都是学问精深之人,只因站错了队,就要排除异己,此非君子所为啊!」</p>

见他依旧固执己见,还内涵景顺帝和内阁不是君子!</p>

冯一博不由叹了气。</p>

看来也只能从根源入手,也就是要扭转他的思想了。</p>

想到这,他耐心道:</p>

「我知道叔父一心为国,但并非学问精深,又或道德之人就对国家有利。」</p>

这话一出,贾政就不同意了,皱眉道:</p>

「不任人唯贤,难道要任人唯亲不成?」</p>

这样的二极管思维,冯一博都被气笑了。</p>

「圣人治国,要考虑很多,不能单纯的说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p>

说到此,他微信顿了顿,正色道:</p>

「甚至是亲是贤都不重要!」</p>

贾政被圣人之言熏陶一辈子,哪里听得了这样的话?</p>

「啊?」</p>

他先惊讶的出声,又质疑道:</p>

「既不任人唯亲,也不任人唯贤,那如何任人?」</p>

当然是先找听话的了!</p>

再亲再贤,不听话的有什么用?</p>

冯一博这么想,却还是没好意思直说,只道:</p>

「唯志同而道合者,方可同舟共济。」</p>

顿了顿,又怕自己太委婉,贾政听不懂,于是还补充道:</p>

「如今天下承平日久,贪弊丛生,所以想要有些作为,就需要众多和圣上一条心的臣子才行!」</p>

贾政听了,依旧不认同,摇头道:</p>

「一博,这我就要说你的不是了!」</p>

说着,还拿出长辈训示的模样,抿嘴道:</p>

「你年纪还轻,岂能如此想圣上和满朝诸公?再说,臣子不是都要忠于圣上吗?」</p>

我和你说现实,你跟我谈理想?</p>

冯一博第一次理解,什么叫鸡同鸭讲。</p>

「岂不闻「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乎?」</p>

一着急,冯一博连之乎者也都出来了,还道:</p>

「既然叔父说臣子要忠于圣上,那圣上弃之不用的人,叔父又为何要保?」</p>

说到此处,他一字一句的道:</p>

「叔父如此,岂非不忠?」</p>

这话就有些诛心了。</p>

可贾政并没当回事,还摇头道:</p>

「保举贤明就是忠君之道。」</p>

冯一博立刻抓住他话中的漏洞,笑问道:</p>

「按照叔父所言,谄媚君上就是佞臣,那满朝文武都不听圣上的才对?」</p>

这是用他二极管的思维反向提问。</p>

「这……我自然不是这个意思。」</p>

贾政闻言,顿时有些傻眼。</p>

不过他想了想,就摇头晃脑的道:</p>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左。」</p>

这话是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所写。</p>

冯一博身为探花,自然通晓。</p>

可惜屈子虽忠,却也免不了被人排挤流放的命运。</p>

「叔父说的没错,「择子莫若父,择臣莫若君」,所以求忠求贤都是为君之道。」</p>

他故意在「为君之道」四个字上,加了重音强调,又道:</p>

「而为臣之道则是做好自己的本份,让圣上看到你的贤德,以期圣上择你。」</p>

说到这里,他才转入正题,道:</p>

「而不是干涉圣上用人。」</p>

贾政闻言,还挣扎道:</p>

「举荐贤明,不就是让圣上知我德行?」</p>

他觉得自己举荐了贤德之人,就是他的贤德。</p>

「所以,他们也是老臣,若是贤明,圣上为何不用他们?」</p>

冯一博闻言,也只能用魔法打败魔法。</p>

推荐阅读: 反派大佬穿成炮灰(快穿) 解怨司[穿越] 我的手机能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