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谁都明白,大魏肯定是要出手的相助的。</p>
如果东海郡一起出手,就能让倭国腹背受敌。</p>
不仅大大减少大魏的损失,甚至可能让倭国闻风而退。</p>
“冯爱卿……”</p>
冯一博早等着这一刻,闻言忙上前几步。</p>
直接朝丹陛一拜,道:</p>
“臣有罪!臣因为降爵之事在家闭门思过,还未将圣旨送出!请圣上治罪!”</p>
这话一出,景顺帝顿时松了口气。</p>
这下,至少不用背上朝令夕改的名声了。</p>
虽然不知道冯一博是不是有意拖延,但他都不会治罪。</p>
甚至想给冯一博补偿一下。</p>
原本有人抱着看笑话的心态,闻言顿时有些失望。</p>
这个冯渊忒狡猾,这时候请罪等于请功。</p>
这时,景顺帝面无表情的道:</p>
“予这几日想了想,又和内阁诸公商议,东海郡王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实在不该寒了他的拳拳之心。”</p>
这一番话说的,又不要脸,又要脸。</p>
说不要脸吧,他在往回找补。</p>
说要脸吧,他又把自己的话不动声色的咽回去了。</p>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东海郡是大魏国土,出兵还需有一妥帖之人督军方好。”</p>
如果只是答应东海郡的请战,那也不过是地方战争。</p>
但皇帝派了督军,就代表大魏官方的意思了。</p>
这就是一场国与国的战争。</p>
冯一博解读的《过秦论》犹在耳边,倭国就入侵高丽。</p>
显然刺激了景顺帝和内阁的神经。</p>
一听这话,立刻有人会意,上前道:</p>
“臣举荐冯都尉。”</p>
虽然勋位降了一等,但轻车都尉也是都尉。</p>
“臣附议!”</p>
“臣也附议!”</p>
一时间,附议不绝于耳。</p>
很多人冯一博都不认识,也不知附议什么。</p>
很显然,内阁知晓此事,对此早有安排。</p>
这些都是新党之人。</p>
这时,景顺帝顺势看向冯一博。</p>
一时间,百官都屏住呼吸,等着他的答复。</p>
若是识相,就应该自己主动请缨。</p>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冯一博在丹陛前都囔一句:</p>
“东海郡可还没有学官呢……”</p>
此时大殿之中无人出声,几乎针落可闻。</p>
所以这话声音不大,却也都能听见。</p>
这话听着像是说给景顺帝的。</p>
可张年吉听了,顿时脸上有些难看。</p>
这个冯渊也太记仇了吧?</p>
也不想想,冯一博因为他降爵一等。</p>
如何能不记仇?</p>
他身边的礼科言官也都惶惶不安,想找个地方躲躲。</p>
生怕景顺帝为了给冯一博台阶,把他们卖了。</p>
到时候若真的去了东海郡。</p>
以东海郡王和冯一博的关系,还能给他们好果子吃?</p>
恐怕那时,他们只能辞官告老。</p>
回家种田了。</p>
“好了!”</p>
好在,景顺帝没让冯一博得寸进尺。</p>
出声打断后,又道:</p>
“事情紧急,又事关重大,需一位和倭国有作战经验之人,前去东海督军,不知冯爱卿可愿?”</p>
和倭国有作战经验的没有,但擅长打倭寇的就是冯一博了!</p>
生怕他不接茬,景顺帝直接点名。</p>
冯一博也不再纠缠,朝丹陛一拜,高声应道:</p>
“为国分忧,冯渊愿往!”</p>
知此知彼,百战不殆。</p>
东海郡准备攻打倭国,自然一直关注倭国动向。</p>
对于倭国出兵高丽,这事他比朝廷还早些知道。</p>
因此他才安心等候,就是在等这一刻。</p>
即使朝廷不派他督军,也肯定会同意东海郡王的请战。</p>
唇亡齿寒的道理,国人从未忘却。</p>
无论哪个中原王朝,也都会选择援棒抗倭。</p>
景顺帝显然已经和内阁商议好了,见此就直接宣布道:</p>
“擢轻车都尉冯渊,为从二品安远将军。”</p>
刚刚惩戒完就让人办事,实在有些说不过去。</p>
而且,这冯渊敢于任事,从不推脱。</p>
只一问,对方就答应了。</p>
比起那些不想去东海郡做学官的,不知强了多少!</p>
这就难免让景顺帝对自己此前的敲打,有几分内疚。</p>
冯渊已经官至侍郎,不宜再升。</p>
而且官职也需要各房协调商议,不好独断。</p>
因此景顺帝就只能从勋位上找补。</p>
在出海前,直接给冯一博加了两级。</p>
既算是安抚之前的敲打,也是补偿他降爵的责罚。</p>
这还不算,景顺帝又继续道:</p>
“持节督军,以慑不群!”</p>
“期间临机专断,一切便宜行事,尽快压服倭国,解高丽之危难!”</p>
于是,冯一博刚降了一级。</p>
又连升两级。</p>
这下好了。</p>
朝堂两次朝会,有来有回!</p>
只是一番折腾之后。</p>
受伤的,只有在家待着的贾赦一人。</p>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