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书客网 > 朕才是宋世祖 > 第105章 破格升迁,杭州知州

第105章 破格升迁,杭州知州

第105章 破格升迁,杭州知州

十一月的一天,汴京城,延福宫内。

今晚的赵佶似乎特别亢奋,居然不顾礼法,利用地道偷偷把李师师接进宫里胡作非为。

往日他好歹都还要点脸,是自己微服通过地道出宫去找李师师,今天却敢把外面的女人接进来。

李师师也是第一次进宫,第一次亲眼见识了那条地道的存在,所以她很清楚,官家今天的心情肯定很不错。本来只有刘贵妃有资格在这里侍寝。

一番折腾之后,两人喘息之际,赵佶的下一番话,更是让李师师瞠目结舌。

在这本该事后烟的节骨眼上,赵佶深呼吸地长吁了一声,叹道:

“朕真是越来越看不懂这个侄儿了,明明是个文官,当初在樊楼听他纵论古今、言本朝得失,何等风姿娴雅,怎么就会做出破釜沉舟的事情来?”

李师师直接就惊了。

一个皇帝,贤者时间居然会感慨这种事情?这得是多让他想不通的事情,才会在理智稍稍占领大脑后,立刻就钻回他的思绪?

李师师不敢造次,只是温言缱绻:“奴不懂军政,这种事情,非常难得么?”

赵佶躺在榻上,微微低了一下下巴:“古今未闻!能武者不能如这般纵论古今,能文者不能如这般破釜沉舟。下午王卿把捷报送来的时候,朕都不敢相信。”

李师师没有吭声,她也知道宗室会武不是好事,她不能随便评价。

赵佶叹息了一会儿,没等来反馈,自然也知道爱妃的顾虑,当即只是自言自语:

“如此神勇敢为,再让他通判杭州,都说不过去了。之前就已权摄苏州通判,大破十万之贼,斩俘其半,还是几乎没有西军援军赶到的情况下殊死一搏。江南知州被问罪处斩者已有四人,唯独此子力挽狂澜,不升不足以安人心。”

李师师:“官家高瞻远瞩,思虑定然是周全的。”

赵佶又自言自语:“就让他实授杭州知州吧,不过职官、差遣升太快了,阶官可以稍稍压一下,明日让王卿琢磨一下具体如何处置。”

赵佶也懒得想那些人事细节,他只是作为皇帝,需要定个调子,剩下的自然有人帮他运筹。

于是赵佶贤者疲累,很快就睡过去了,次日一早也把交代吩咐下去,中书省和吏部很快组织了讨论。

最后的结论,便是按照圣意,让赵子称知杭州,但阶官则只升到正七品的朝请郎,算是“高实权、低待遇”,也是一种折衷的办法,避免将来再要调动时,没有筹码可给。

北宋的时候,如果一个官员表现很好,实际职务、差遣升得太快,那么其阶官升迁速度往往是追不上的,容易出现“低品级待遇干高品级的事情”。

相反,如果是一个官员表现中庸、但资历年限很老,年功序列积攒很多,就容易出现职官低、只给些退居二线的差遣,但阶官很高,就类似于后世很多等退休、退出权力斗争的官员,都可以“升一级安置到闲职上,等高退休待遇”。

赵子称之前升姑苏知县都还没多久,而放出狱后临时权任苏州通判,当时那一次就只是临时加了差遣,而级别待遇完全没动。所以直到此次皇帝又下旨给他升官之前,他享受的还只是县级的阶官待遇。

这一次升官,仍然是职官、差遣大踏步升,而阶官几乎不动,只从朝散郎变成朝请郎。

相当于“拿着县级工资待遇、干着地级市的活儿,而且这个地级市还是省城”。不过赵子称也不是靠工资俸禄过日子的人,他根本不会在乎这些东西的。

但这样的操作,也给赵佶明年把赵子称调离埋下了操作空间。因为赵子称的阶官还很低,明年只要大幅度提升其职官,就可以让其实际差遣变差一些,对外说起来还是明升暗降。

因为赵佶拟用于安置的登莱地区,肯定是比杭州要穷太多的。差遣已经是知杭州,调去知莱州就是妥妥的贬损。但如果调过去的同时,把阶官提到与正常知州平级,甚至还略高,那就能堵住天下人的嘴了。

赵佶的一番操作,最后花了五天左右时间,正式走完流程,随后再按正常流程发还江南。因为这次的人事任命并非特急军情,也就没必要用六百里加急。

传旨使者不过日行百余里,前后花了快半个月才到杭州,宣旨时已是腊月初。

推荐阅读: 横推亮剑 这年头谁还不是个武者啊 我被怪物圈养了 我在神秘复苏开饭店 赛博朋克:2075 柯南里的暴力监督 骨王:恭迎王的诞生 西游:魔鬼筋肉僧 神豪:从家族企业快破产开始! 动漫系制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