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说太后行事冲动易怒,但是能稳坐后位数十年,耳熏目染手段已非同寻常,咱家务必要小心谨慎!”
李平安扶着周太后的手,不紧不慢往慈宁宫里面走。
每走三两步,周太后就会关切几句,无需允诺什么官职,只要问问吃得如何穿得如何,就能收获太监宫女千恩万谢、叩首泣血。
忠诚真假先放一边,暂且稳住了慈宁宫人心。
进入正殿。
周太后换下凤冠朝服,穿上绛紫鸾凤常服,屏退左右太监宫女,唯独留下李平安与灵萱。
这老嬷嬷是周太后娘家人,儿子孙子都为忠勇侯府当差,在王府时就贴身照顾,论亲近、忠诚胜过任何人。
左右都是心腹肱骨,周太后收起慈祥和蔼,恨声道:“陛下竟封那贱蹄子为皇太妃,开国朝之未有,当真是视作生母了!”
大雍方才传承四代,先前皇帝生母即嫡母,只需册封皇太后即可。
向前追溯旧朝惯例,若皇帝生母非皇后,则封为皇太妃,地位低于皇太后,又高于其他太妃。
灵萱说道:“张太妃先前鼎力支持陛下,有从龙之功,陛下登基后依旧早晚问安,关系紧密……”
“奴婢以为不然!”
李平安直接打断灵萱说话,毫不在意老嬷嬷怨毒目光,大家都在太后麾下当差,只能争宠绝不能互相勾连抱团。
“陛下册封娘娘为太后,显然对张太妃或者说张家有所防备,绝非外界传言亲近,否则两宫太后又不是没有先例?”
李平安意味深长道:“从龙之功关键在‘从’字,如今陛下已经龙腾九霄,不需要外人指手画脚出主意了!”
“说的有理。”
周太后赞许道:“小安子,依你之见哀家该如何做?”
李平安早有腹稿,当即回道:“首先就是收拢干爷爷旧部,有娘娘的名分大义,加上奴婢的爷孙关系,定能招揽不少得力帮手。”
慈宁宫中全是坤宁宫旧人,对李平安来说很是不利。
即使有冷宫孝敬、救命之恩,也禁不住太监宫女们轮番搬弄是非,老人大多耳根子软,很容易受阴私之言侵蚀。
楚公公旧部来到慈宁宫,既能削减坤宁宫旧人影响,又能让李平安手下有人可用。
将来寻机会将所有坤宁宫旧人清除干净,麾下日日向太后吹捧李平安忠心孝顺,权势自然能稳固如磐石。
周太后颔首道:“小安子尽快办妥此事。”
“遵旨!”
李平安躬身领命,继续说道:“其次就是查清楚,宫中哪些人投靠张太妃,太后应为陛下清扫不忠、不孝之徒,还后宫光明清净。”
听从陛下为忠君,听从太后为尽孝,归顺张太妃就是不忠不孝。
大义在手,可事半功倍!
周太后当然明白其中玄妙,抚掌赞叹:“小安子,哀家有你相助,定能胜过慈庆宫那贱蹄子。”
李平安躬身道:“还请太后下一道懿旨,奴婢好招揽干爷爷旧部。”
皇太后懿旨法理上与“圣旨”并列,区别是需陛下用印才能生效,李平安请懿旨并不单纯为了招揽,还有试探陛下、司礼监。
顺利用印,表明合乎陛下心意。
司礼监横加阻挠,最终艰难用印,那奸臣已经自己跳出来了。
反之懿旨未用印,李平安就要早做考虑,留好后路,或许回冷宫晒太阳也不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