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村因为皮影戏房缘故,热闹了好几天。</p>
这时候,附近几个村也纷纷心动,出钱出力,要求表演。</p>
很显然,繁重的生活压力之下,百姓们依旧爱存着精神的空虚,皮影戏虽然小,但去填补了他们的娱乐生活。</p>
班主乐不可支:“本以为乡下都穷,不成想有钱的都不少,还有许多人喜欢看。”</p>
村长道:“这几年淮河不闹灾,日子好过了不少,手头也宽泛了……”</p>
凤阳县,作为府城所在,从明初开始就一直处于热闹的所在,知道张献忠一把火烧掉了凤阳城,才让这座中都蒙尘。</p>
旋即绍武中兴,朱家的子孙再次坐上了皇位,凤阳的政治地位得到了保留,城池得到修护。</p>
虽然说衙门很少,但凤阳高墙,作为宗室的囚禁之地,一直被宗室子弟们畏惧。</p>
不过如今随着流放制度的普及,宗室子弟们不再被囚禁,而是犯罪后被流放至海外,但凤阳的凶名依旧流传。</p>
方伯山掀开车帘,感受到热浪滚滚,耳边的喧嚣不止,在这般的时日,凤阳依旧繁华。</p>
旋即,马车来到了通判衙门。</p>
“二老爷,您终于来。”</p>
刚下车,门口候立多时的皂服衙役,迫不及待地凑过来,满脸的急切。</p>
在一府之中,知府一般被士绅们尊称为太守,或者明府,府台。</p>
但在衙门之中,知府则称之为大老爷,二老爷则是府同知。</p>
同样,在通判被单独划出,专掌司法、刑狱,与知府一样位列正官,仅为从四品。</p>
所以通判被衙门中尊为大老爷,而负责判案的推官,则是二老爷了。</p>
“怎么了?”方伯山一愣。</p>
“几个村争水就械斗起来,县里不敢管,就叫到了咱们府里。”</p>
衙役一股脑地说道:“大老爷正为此事头疼呢。”</p>
“里面可是有举人?”</p>
“没错,如果仅是秀才就罢了……”</p>
方伯山也感到头疼。</p>
秀才和举人,其中的差距不亚于举人和进士。</p>
即使如今省试,但秀才当知县不过寥寥,多为各县的书办而已,举人一但守官,最次也是个县通判,知晓也是大有可能。</p>
“走吧!”</p>
果然,一入内,就见通判老爷虎着脸,满脸不悦之色。</p>
方伯山小心的问好。</p>
通判摆摆手:“械斗这种小事倒是没什么,我已经呈给了府台。”</p>
“如今你看看,这是个县呈上来案子。”</p>
方伯山满脸疑惑,细细看来。</p>
早在之前改革时,任何案件在县里审判后,只要喊冤,就还要在府里重新审一遍,而不是以前那般粗暴审核就不管了。</p>
这般就让府通判的压力骤增。</p>
而方伯山一细看,发觉这些案子基本上大同小异,都是一些失踪案。</p>
或者说,都指的是镖局一事。</p>
走南闯北的镖局经常这样帮忙运货,但有些东西毁坏后,却没有造价赔偿。</p>
更有一些镖局,没有路引乱逛,惹得各县不满。</p>
路引的存在,其实就是为了限制各县百姓不要擅自流通,减少治理成本,从而最大限度的控制农村。</p>
但镖局的存在,去打破了这种惯例,偏偏这还是上面允许的,一时间就让底下人烦恼了。</p>
如果管的话,就容易得罪其背后的人;不管的话,有的镖局规模庞大,土匪还有土匪,让人寝食难安。</p>
路引制度在镖局身上,接近于无。</p>
方伯山一想,这比刚才的那些械斗还要让人头疼。</p>
通判叹道:“这件事如果要管的话,势必会得罪那些大镖局的人,咱们可吃罪不起。”</p>
“但如今想不管都不行,几个士绅扬言,要向朝廷告状,我现在是骑虎难下。”</p>
方伯山作为通判,对于法律倒是熟悉:“法台,朝廷早就下过旨,说是一府之内取消路引,各县互通有无。”</p>
“如今这般看,迟早省内也会取消路引,这事不能快断,得拖着。”</p>
“没错,是得拖着。”</p>
……</p>
天津,港口码头热闹非常,船只刚停泊靠岸,税吏满就迫不及待地登上船,征收赋税。</p>
对于船只征税,征收的是货物的价值。</p>
通常,所有的货物分三档,按照十税一,十税二,十税三的三档税率。</p>
最低的一档,则是粮食等日常消耗类。</p>
中间一档,则是粗布,棉布一类。</p>
最高档的,自然是香料、丝绸瓷器等奢侈品。</p>
而依靠的价值,自然是朝廷对于京中各类商品平价的七成来征收,勉强算是做到公平公正了。</p>
如,棉布高者一匹两三块块银圆,低劣的不过半块银圆,平价则是一块左右,按照一块一匹,征其十税二。</p>
而在以往,船只的征税一般看得是船舷的长宽,根本就不看上面运载的货物。</p>
船家很有眼色,立马送上了货单。</p>
这时候,税吏们则只需要核准就行了,通常一艘船要不到半个时辰。</p>
而一旦与货单有所出入,想要进行逃税,那就会加倍处罚。</p>
税吏见其递交的货单无误,旋即露出了笑容:“很好。”</p>
言罢,就没了下文,左下四顾看着,手底下的皂吏依旧在翻找。</p>
船朱见此,只能又塞了几张银票过去,后者才笑了出来:</p>
“我这不是故意为难你,你怕是不晓得,最近查路引查得严呢!”</p>
“你瞅瞅你船上的那些水手们,估摸着都是南方人吧,我只听说过一府内不要路引,但异省可要路引的。”</p>
“你应当没给他们办路引。”</p>
“我勒个老天爷,路引一张少则三五毫,多则一块,哪里来的那么多钱给他们办路引?”</p>
船主苦笑道:“我只能让他们不下船,只在甲板待着了。”</p>
“所以,你要好自为之。”</p>
税吏笑道:“我这是收钱给你免麻烦。”</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