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书客网 > 大明世祖 > 笫十六章冲突

笫十六章冲突

北京城迎来了喜庆,而朝廷自然是三天大宴,歌舞升平,君臣同庆。</p>

早朝时,上至文臣武将,下至各部将士,都有封赏,或加官或赏田,内帑的金银铜钱丝绸是一车车往外流。</p>

但朱谊汐却是高兴,丝毫不介怀。</p>

盖因经过二十年的累积,内帑的银钱已经超过了一万万,钱生钱,不断积累,这些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p>

宴饮过后,皇帝兴致大发,晚上依次去皇后嫔妃那里,一人也没落下。</p>

数日尽情欢愉后,朱谊汐竟感到十分疲惫,似乎比在前线打仗还累。</p>

这就像过年放假似的,年过完人都虚弱了。</p>

宴饮气味还没散尽,朱谊汐也不上朝,回到了他平素待到乾清宫或者海子钓鱼。</p>

桌桉上一堆未处理过的重要奏章存档,以及诸事卷宗。</p>

内阁这玩意,虽然票拟解决了不少事,但有一个缺陷,只不过把应用提变成了选择题罢了。</p>

这比皇帝的乾坤独断强多了。</p>

毕竟人非生而知之者,皇帝养尊处优多年,哪里比得上这群从小寒窗苦读的人精来的强?</p>

听其话,总比皇帝来的好。</p>

这也是天下的读书人所想的。</p>

皇帝只管祭祀和印章,其余的就交给文臣了。</p>

但,应用题变选择题倒是不错,关键是这个选择题只有两样,从,或者不从。</p>

换句话来说,皇帝对于内阁的意见只有采纳或者不采,如果不满,只能更换内阁阁老。</p>

普通情况下,这群文官自然就害怕失去官位,从而屈从。</p>

但,一旦有结党,那就完了。</p>

部分人会舍弃眼前利益,从而谋求起复。</p>

朱谊汐建国后,对此大为不满,效彷清朝,采取分部之策,八部由阁老的分别掌管。</p>

一阁老分管几部。</p>

不过,虽然是分管,但内阁首辅却一直固定,其定必定分管财部,户部,掌控天下收税之权,钱粮囤积。</p>

而次辅则直管礼部,科举,武举之业。</p>

剩余的群辅,或者争刑部,或者工部,民部。</p>

若是强势的首辅,则可争三部,或者四部。</p>

而在最关键的人事权上,内阁首辅们都有话语权。</p>

例如,举荐地方总督或者巡抚,阁老们分别建议,从而使单选择变成了多选题。</p>

由此,皇权才能从容不迫。</p>

这也是绍武新政的一部分。</p>

想到此处,以及这些奏疏,朱谊一眼睛一眯:“让冯显宗来见我。”</p>

刘阿福忙道:“奴婢遵旨。”</p>

于是,朱谊汐便在一张几桉后面的榻上坐着等待要见的人。</p>

他闭目养神,神思流转。</p>

这地方没有当值的,连宫人也远远地站在门外,四下安静下来,浮躁的心境也似乎渐渐沉淀。</p>

这时候,满清算是真切的灭亡了。</p>

多年来的夙愿,即将达成,太令人陶醉。</p>

顺治这小子真的是打不死的小强,拿上了贝加尔湖都能扎根发芽,企图重现成吉思汗旧路,统一蒙古诸部,朕怎么能让你得逞?</p>

今日败亡,要么往北,要么往西,根本就没有二路。</p>

到时候,俄罗斯就是他们的劫难,或者他们是俄罗斯的劫难。</p>

难说。</p>

满清毕竟是半封建社会,无论是组织力度还是政治水平,都远超过俄罗斯。</p>

但唯独火器和人口上不如。</p>

犹如勐虎相争,不知其真假。</p>

不过对我大明来说却是利大于弊。</p>

只要其如打不死的小强那样在东欧生根发芽,那么俄罗斯至少未来很难与我争夺西伯利亚。</p>

大善!</p>

忽然,朱谊汐眉头一皱,他站起身,来到了身后经过自己百般填充的世界地图中。</p>

贝加尔湖,伏尔加河,黑海,乃至于哈萨克汗国,这里都是金帐汗国的旧地。</p>

满清本就是女真与蒙人混合而成,无论是语言还是习俗,都来吸纳了蒙古。</p>

这倒是一线生机。</p>

“希望如此吧!”</p>

朱谊汐轻笑道:“如果把满清和俄罗斯比起来,我倒宁愿是满清赢了。”</p>

这般笑了笑,片刻后,冯显宗就来了。</p>

作为次辅,冯显宗的年龄较轻,如今不过五十岁,曾经在洛阳投靠皇帝。</p>

熬了那么多年,一步一个坎,终于抵达次辅的位置。</p>

要知道,他不过是举人的身份,也只有在乱世才能如此扶摇直上吧!</p>

“陛下——”</p>

冯显宗端坐着,清瘦脸,儒气十足,大眼一看就像是个饱读诗书的儒生。</p>

“坐!”</p>

朱谊汐随口道。</p>

“如今朝廷可有什么大事?”</p>

冯显宗看着堆成山的奏疏未曾翻动,一时间恍然。</p>

“微臣所见,大事是不久前,康国主李嗣上奏朝廷,欲亲自前来北京朝贡。”</p>

“以臣之估计,这李嗣来意颇深。”</p>

“哦?”</p>

朱谊汐略显惊讶,他不动声色地道:“何来?”</p>

“老臣估计,康国欲投献大明。”</p>

冯显宗一句话,着实让石破天惊。</p>

不待皇帝反应过来,他继续道:“老臣这几年来负责兵部,四川不断的上报康国消息。”</p>

“这么多年以来,其国内的节度使一个个的愈发得桀骜,父子、兄弟自行相传,事后奏禀即可,已历两代。”</p>

“其国都虽厚,但兵马却不及那些节度使,更何况还有外敌卫藏国。”</p>

“哦?”</p>

“卫藏国主身死,新主继位,对于失陷的旧地已然是虎视眈眈,此时的康国,已经是内忧外患了。”</p>

朱谊一脑海里呈现出康国的印象。</p>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秦藩宗女下嫁,从而生育出了世子罢了。</p>

西康地区。</p>

地穷人少,一条茶马古道是其命线。</p>

其实,大明对于康国的控制极大。</p>

那些节度使都与四川联姻,再加上茶马古道的贸易往来,让整个康国完全依赖于大明。</p>

一旦断道,康国立马就山穷水尽,只能去过那些穷困潦倒的高原生活了。</p>

“内阁怎么看?”</p>

冯显宗道:“首辅言语可行,康国其民毕竟是我大明子弟,一旦归附后,可以趁势收复卫藏国。”</p>

“卫藏虽为内藩,实为外藩,朝贡虽勤快,但到底是蒙古人出身,天生就对朝廷不服,一直觊觎着青海西宁府。”</p>

“只是……”</p>

“只是如何?”朱谊汐不咸不澹道。</p>

推荐阅读: 御天 简行诸天 摄政大明 lpl的东京女外援 我是如何当神豪的 离婚后的我开始转运了 娇华 国潮1980 我从末世开始无敌 明尊